稳增长促改革红利频出 四季度结构性行情可期

12.10.2015  13:04

  国庆节后寒流突至气温骤降,但A股走出的两根阳线却让广大股民感到阵阵暖意。受海外市场普涨、配资清理收官等因素影响,连日来,机构对A股乐观情绪逐渐升温,市场唱多之声再起。在此背景下,上周各大指数纷纷收阳,大盘周线上涨4.27%,创业板更上涨6.43%。

  经历了三季度的大跌后,四季度市场能否否极泰来?

  总体来看,10月场外清理配资已进入尾声,公募基金仓位以及基金发行规模皆进入历史低位,说明四季度市场风险偏好重新进入低位,资产价格的风险溢价有望见底回升。同时,10月份将集中披露三季度宏观阶段以及“五中全会”前后作为稳增长促改革发力重要时间窗口等因素,均有助于四季度出现反弹和结构性行情。

  现状 节后“开门红”发出反弹信号

  自9月以来,A股连续盘整一个月有余,得益于外围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降低、内部配资清理收官以及IPO重启预期延缓等重大因素影响。

  就当前的外围市场来看,三、四季度美国经济的回落会使近期加息的预期下降,全球流动性的环境出现改善,是全球风险资产反弹的重要看点。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称,美国9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据,仅增加14.2万人,远低于预期的20.1万人,这样的就业数据和不达预期的通胀数据进一步降低了美联储近期加息的预期。

  同时,欧洲9月份的PMI数据显示经济有放缓迹象,而10月份的投资信心指数更是8个月来的低点,因此国际市场预期欧洲央行会进一步宽松;日本央行也表态“稳定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直到实现2%的通胀目标的立场没有变化”。

  分析认为,美联储加息预期的下降以及各央行对于货币宽松政策的维持,成为了“十一”假期期间全球风险资产反弹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种全球层面的风险偏好的修复,也支撑了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以及美股中概股的反弹。

  当然,A股能有所表现,归根结底还在于自身。国内方面,9月底以来,经济稳增长与“十三五”规划相关利多的举措层出不穷,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也在紧密出台。上周在首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刺激下,题材股“闻鸡起舞”,股市似有重新站上风口的迹象。

  从市场风格来看,上周股市收出两根阳线后,大盘与创业板“一大一小”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对于大盘来说,一方面突破了盘整三角形楔体末端,一举站上了“生命线”——30日均线。本周一旦对该均线确认成功,那么意味着大盘就此摆脱下行趋势。也就是说,大盘目前有再度启航的良好势头。

  对创业板指数而言,上周五一度上摸了250天均线。一般来说站上年线意味着走向牛市。本周一旦对该均线确认成功,也意味着创业板有先行走向牛市的希望。

  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在增量资金不足,场外依然处于观望的过程中,代表新兴产业的“中小创”表现抢眼,并带动了大盘上行。比如,上周智能机械、充电桩、锂电、核电、网络安全、中药等概念板块就表现不错,同时,有色金属、煤炭、矿产、农业与地产等二线蓝筹也有所活跃。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本周大盘股在面临5178点下行以来的中级下降趋势压力位的时候,也仍需要靠小盘股来刺激和带动。因此,本周依然要密切关注创小板是否能持续上攻动作。

  预期 消费+投资政策组合拳将释放红利

  经历了三季度的大跌后,四季度市场能否迎来触底反弹?显然,理清影响四季度行情的各种因素至关重要。

  从基本面来看,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A股经历了仅次于1992年三季度、2008年一季度以及1994年二季度的历史第四大幅度下跌,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宏观经济的整体低迷。其中从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便可见一斑,我国7月份至9月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0%、49.7%、49.8%,其中8月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更是创下了近36个月的新低。

  上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虽9月份PMI的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荣枯线下;1-8月工业利润降幅进一步扩大、产能利用率仍在走低、上市公司中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收入增长背离,也显示企业盈利依然疲弱,三季报压力仍需释放。“四季度市场驱动力虽非企业盈利,但不佳的盈利仍压制市场。

  尽管如此,各大研究机构对于四季度宏观经济仍普遍持乐观态度。受访机构普遍认为,短期内经济仍处于“L形”的底部调整期的背景不会变,不过改革、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效果将不断显现,四季度经济数据有望反弹。

  事实上,新一轮针对消费和投资的微刺激“组合拳”已经打出。近期公布的非限购城市首套房商贷比例降至25%,以及1.6升及以下排量车辆购置税减半,均是新一轮稳增长的重要组合拳。

  除此新政外,9月以来发改委共批复25个轨道交通等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超8000亿元;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加快,盘活存量和发专项债合计5500亿元;财政部联合10家机构设立1800亿元PPP融资支持基金;还有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等。

  10月10日,央行在上海等9省(市)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分析认为,试点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引导其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另外,兴业证券指出,“叠加10月中旬五中全会对于十三五规划蓝图的勾勒,至少新能源汽车、核电、基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需求预期有望改善,从而成为行情演绎的润滑剂”。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市场无风险利率也在快速下降。上周,反映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1天回升,由国庆节前的2.0017%降至1.8785%。1年期央票到期收益率由上周的2.7136%下降到2.6997%。

  同时,10月9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大幅降至3.16%。分析认为,这可能与短期将至的降准预期有关,首先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本周公布的经济数据可能低于预期;其次,上周四交易所回购利率飙升,明显高于节前水平。流动性紧张也引发了市场对央行再次降准的预期。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也指出,预计10月中旬公布的三季度单季度GDP破7%概率较大,7%作为近年来稳增长的底限,或还将催生财政、货币、新一轮投资等稳增长政策的加码。

  建议 关注“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行情

  暖风频吹,可以说四季度A股正在迎来政策利好期。不仅如此,就A股自身运转来看,也在逐步恢复元气。三季度末,场内融资余额跌破万亿,场外清理配资进入尾声,公募基金仓位以及基金发行规模皆进入历史低位,显示四季度市场风险偏好重新进入低位,资产价格的风险溢价有望见底回升。

  分析认为,在企业盈利、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三个资产定价因素中,四季度市场核心驱动因素依然是风险溢价。

  与此同时,上周末央行副行长易纲在第32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表态称,“经历了数轮调整,目前中国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为市场释放稳定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