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士积极评价本报“透视解剖·临时仲裁庭角色”系列报道

26.07.2016  16:11

    本报7月22日至24日在3版“透视解剖·临时仲裁庭角色”栏目连续刊出《“自我授权”暴露法律常识缺失》《历史性权利理应优先考虑》《“变岛为礁”就是指鹿为马》三篇文章,深入解析所谓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如何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公然背离国际法。文章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等多语种并广为推送,被美国、欧洲、亚洲、非洲等多家媒体转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这一系列报道抓住临时仲裁庭违反国际法的关键问题,并以国际法为依据讲明问题的实质,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加深刻认识南海争端实质。临时仲裁庭违背国际法治,所谓裁决不仅不具拘束力,还将会对国际法造成极大伤害。

  德国波茨坦大学法学系退休教授海因茨·科夫曼在阅读“透视解剖·临时仲裁庭角色”系列文章德文译本后连连点头赞同。他说,历史学者和国际法学者都应该认真阅读这些文章,全面深刻认识南海问题。他表示,临时仲裁庭否定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是缺乏国际法常识的表现,反映出临时仲裁庭并非客观独立,其所作所为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是在2000多年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值得注意的是,临时仲裁庭和联合国机构没有任何关系,和设在海牙的国际法院也没有任何关系,纯属拿钱给人办事的草台班子。中国捍卫自己的南海主权诉求完全有法理依据。

  科夫曼特别指出,在这场闹剧中,真正的要害并非如何解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而是暗中支持菲律宾的日本和美国等政治后台。临时仲裁庭的法官人选由国际海洋法法庭前任庭长日本人柳井俊二一手操办,而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偏颇立场有目共睹。日本试图搅浑南海局势,为本国军事解禁张目。至于美国在明里暗里的做法,更是尽人皆知。科夫曼还特意翻出一本百科字典,逐句解读有关联合国、国际法院等条目的定义。他指出,中国对临时仲裁庭所谓裁决的最好态度,就是不接受、不承认。由于战后国际秩序受到英美等西方国家主导,充满着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中国需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表示,临时仲裁庭是在越权操作,正如人民日报发表的《“自我授权”暴露法律常识缺失》一文所说,根据《公约》,临时仲裁庭对主权争端没有管辖权。临时仲裁庭这种自我授权行为对国际法来说是一种极大伤害。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法学院教授汤姆·兹瓦特指出,法律的责任是解决争端,临时仲裁庭的处置方式和所谓最终裁决,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国际司法机构要维持其合法性,必须技术性地将中立、客观的法律原则适用于事实。

  欧洲议会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主席德瓦也认为,中菲南海争端是领土争端,不在《公约》调解范围之内。他说,那些对于中国威胁南海地区航行和飞越自由的担忧和指责,既无根据也没必要。中菲南海争端是绝对的双边问题,只有中菲双方根据双边协定和地区共识,通过直接协商的方式才能和平解决。

  泰国国家发展行政学院法学院院长普拉斯特·阿卡普特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裁决无法解决南海争端,谈判磋商才是最佳解决方式。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迈伦·诺德奎斯特表示,临时仲裁庭的裁决存在基础性问题,犯下了“巨大错误”,“仲裁结果不可能让相关方满意,尤其是当所有证据都由一方提供时”。他说,如果太平岛的岛屿属性得到认可,将产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覆盖除了黄岩岛以外的其他中菲争端岛礁。如此一来,将涉及海域划界问题,而临时仲裁庭对此没有管辖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临时仲裁庭会作出如此荒唐的“变岛为礁”行为了。

  《全球策略信息》华盛顿办公室主任威廉·琼斯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临时仲裁庭仲裁员仔细阅读了《公约》,就能明白领土主权并不在《公约》调整的范围内。很明显,美国想借临时仲裁庭之手,编织中国不遵守国际法的谎言。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