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科技创新述评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力量的对比,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谋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出台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举措,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通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实力正在实现整体跃升,日益强劲的“第一动力”正引领着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 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 士大会上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为科技创新定位。
“核心位置”“第一动力”——对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的定位,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大势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刻洞察——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科技弱、国力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性力量和杠杆。
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惟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驱动是发展形势所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对重大任务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今年5月,科技部等20多个部门联 合起草,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并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 和系统谋划,明确了未来30多年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启动,创新驱动引擎强劲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首先要破除科技管理中的制度藩篱。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紧紧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相关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关于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让睡大觉的科研仪器“转”起来;《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发 布,提高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人员劳务支出比例,让管理过死的科研经费“活”起来;《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 发布,力求改变科技资源配置政出多门、分散重复的混乱格局,把天女散花的科技项目“统”起来。
既要就科技谈改革,还要跳出科技谈改革。2015年3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着 眼于重构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把改革的范围扩大到经济社会领域,从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等8个方面提出了30条改革意见,堪称全面深 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蓝图”。
有了“战略蓝图”,还要有“施工图”。半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画出了一张措施有力、脉络清晰、操作有序 的“施工图”。《方案》针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障碍,提出了10个方面、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点和具体办法,每一项改革举 措都确定了牵头部门、明确了时间表,使改革的各项举措可落地、可检验、可督查。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随着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创新点火系将日趋完备,创新驱动新引擎将全速发动。
破除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关卡,让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更通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让科技成果转化的“三级跳”更顺畅,就要坚决破除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 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此次修法下放了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规定科技成果收益留归科研单位,大幅提高科研人员的奖励比例,用法律武器为成果转化保 驾护航。
有法律,还得有可操作的细则。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着力破除法律实施中的“肠梗阻”,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制度和操作办法。
有细则更有行动。今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科技部会同18个部门制定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部署了8个方面的26项重点任务。
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部曲”,将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让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更通畅。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日益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十八大以来,随着科技创新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创新点火系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关卡的破除,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发展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跃升转变的历史新阶段,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少数领域正从“跟跑”向“领跑”转变。
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专利授权数为171.8万件,比2012年增长36.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35.9万件,比2012年增长 65.5%;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为20.9%,比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共受理《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 申请30548件,从2013年起连续两年排名位居世界第三位。专利的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和国际排位的提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科技产出能力、水平和效 益日渐提高。
人是创新的核心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国科技队伍茁壮成长,结构明显优化,量质同步提升。目前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 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随着改革的深化,科研领域长期存在的“重物轻人”现象正在改变,广大科技人员必将焕发出蓬勃旺盛的创造热情和 创新活力。
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日益增强。TD—LTE产业链日趋成熟,2015年末4G用户数超过3.8亿;自主研发的新 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并进军海外市场;ARJ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交付运营;油气开发专 项再造一个西部大庆;半导体照明技术加快应用推广,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第四期“超级稻”创造百亩连片平 均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只要我们砥砺前行、奋勇攀登,科技创新一定会迸发出更强劲、更持久的能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赵永新)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