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力量
☉陈晛
谷文昌,生命有涯而精神不死。
今年是谷文昌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谷文昌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四年了,但他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三十多年来,“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在东山百姓中世代相传。习近平同志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他百年诞辰之际,社会各界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不断掀起“学谷公、见行动、讲严实、促发展”的新高潮。谷文昌,就像一颗种子,生生不息,永远活在这片土地上,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这颗种子继承了红色基因。今年八月,在中央党校的校园内设置了几尊“红色”雕像,包括大家所熟悉的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四位伟人,还有焦裕禄和正在制作的谷文昌雕像。雕像无声,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校方有关负责人介绍,增设“红色”雕像,就是要为校园增添红色实体元素,展示“党校姓党”的内涵,教育党员增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自觉性。焦裕禄、谷文昌这两位优秀县委书记,作为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具象,出现在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最高学府里,绝非偶然。他们的身上都继承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在革命的一生中恪守着崇高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审视今天,我们身处的世情、国情、党情更为复杂。广大党员必须自觉以谷文昌为榜样,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成为一粒充满“正能量”的种子,为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增添一抹新绿。
这颗种子饱含对土地的深情。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群众是我们党的“本”、“基”、“源”,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种子与土地互为依存,一颗革命种子的情怀,就是对土地、对人民的深情。“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这是谷文昌的从政准则。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谷文昌这颗种子落在东山岛,与他种下的木麻黄一起,成为东山人民抗击自然灾害、改变自然生态、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象征。它根植于民,与群众共抗风沙;它长成栋梁,便守护一方水土。当年,谷文昌立下遗嘱,“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东山,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日,我们感念谷公的情怀,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一名共产党员,就是撒播在群众中的一颗种子。当你茁壮成长、享受阳光雨露的时候,是否忘记了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否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下转第七版)
这颗种子充满斗争的韧性。“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夏衍先生在《种子的力量》一文中写道。谷文昌就是这样一颗有韧性的种子。在东山,谷文昌开展“旬旬造林”试验,屡败屡战,一茬接着一茬种,历时三年种下了万亩防风林。“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留下的铮铮誓言如今依然掷地有声。谷文昌同志的一生沟沟坎坎,起落不少,但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清廉公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可谓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正值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蹴而就。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挑战,但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精神追求是一脉相承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切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尽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一粒种子,从河南林州来到福建东山,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冬去春来,万物生长。愿这些优良的种子扎根广袤热土,扎根人民群众,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