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种子 串起大产业(经济聚焦·打好种业翻身仗①)
春风送暖,种子发芽;沃野良田,农机驰骋。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近日,本报记者在山东、湖南、四川、安徽等地走访,深入观察当地在产学研合作育种、科研团队攻关、种质资源库建设、小麦良种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展现各地各方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努力与探索。今起本版推出第一期,敬请关注。
——编 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山东是农业大省,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使命在肩。一粒种子从研发到落地推广,这条产学研合作的成长之路难在哪?相关人员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当前取得了哪些突破?记者在山东青岛平度市一探究竟。
起 步
耗时11年,填补当地农作物育种空白
“5、4、3、2、1、0,发射!”
2008年9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阵轰鸣,神舟七号飞船点火升空。
坐在平度市家中,侯元江盯着电视机屏幕,双手交叉攥紧,心“怦怦”跳着。
侯元江是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经过11年选育,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繁育的“青丰1号”小麦种子搭乘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
“小麦育种异常艰难,育种周期长、成功率低,从组合配制、世代选择到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再到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往往需要十几年,最终从成千上万个品系中才能选育出一个新品种,成功率极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孙旭亮说,有的育种专家甚至一辈子也培育不出一个新品种。
1982年,侯元江从当时的平度县农业技术中学毕业,就到了平度县蓼兰镇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经营等工作。那个时候,一个愿望在他心底渐渐萌发:“什么时候,能让老乡种上我育的种子?”
对待科研育种,侯元江特别较真。每年4月底开始育种杂交,接着调查、观察,到收获期间,他几乎每天清晨5点多就到麦地里,仔细观察每个小麦品系的抗病性、抗倒性和丰产性表现。
但是,现实远比想象的艰难。最困难的是2001年,那时他刚接过经营困难的青丰公司,没资金、缺设备,一切几乎从零开始。当时,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万元进行育种,只投入、没产出,还不知能否成功,职工都不理解,反对声一片。而且那一年,每斤小麦种子毛利不到1角钱,难度大、效益低,远不如培育蔬菜种子赚钱,亲朋好友纷纷劝他转型。
老侯虽然也有顾虑,但始终硬着头皮坚持。因为缺资金,他把原来每年做100个杂交组合减到50个组合,组合减少带来的问题是成功几率降低了,培育更难了。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一股韧劲,青丰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完成的“青丰1号”在2006年破壳而出,实现了公司育种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这是青岛市第一个通过山东省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填补了青岛市农作物育种史上的空白,也开启了青丰公司的成功之路。
借 力
单打独斗不行,合作才能共赢
春风送暖,大地返青,几场雨水让侯元江喜不自胜。田间地头,抢抓春耕,一派热闹景象。
走进育种基地,麦田里有个小拱棚,老侯兴奋地说:“这是去年12月孙旭亮帮我们新搜集到的两个优质小麦种质资源。”
原来,十几年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的孙旭亮、韩新生两位高级农艺师帮忙从全国各地搜集了200多份优质小麦种质资源,指导青丰公司配制组合,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这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老侯感慨地说。
“2008年,我们就与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始合作,农科院提供小麦品质检测设备,还有专家指导我们测量小麦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初选出品质好的小麦新品系,也帮了我们大忙啦!”聊起专家们的帮助,老侯赞不绝口。
“育种是个技术活,光拼体力还不行。公司育种,最头疼的还是缺人才、缺设备,这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大难题。”不过,“青丰1号”的成功,无疑让侯元江尝到了甜头:“单打独斗不行喽,咱得学会‘借脑’,合作才能共赢。”
科研院校进行育种试验时,播种、试验、观察、调查、收获等诸多环节全靠人工,费时、费事、费力,很多人有所顾虑,但侯元江看到了希望。为了找专家、学技术,他建了1200亩试验基地,供全国各地农业专家安排试验。
在青岛市农业部门牵线搭桥下,老侯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烟台市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2016年,平度市蓼兰镇成立了“青丰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共有进站院士1名,专家6名,他们每年现场指导小麦、花生育种工作,研究把握育种方向。
目前,青丰公司通过省级审定的“青丰”“青农”系列小麦新品种共8个,通过国家登记的花生新品种共6个,除每年承担国家、省、市级小麦试验示范外,还承担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试验示范,成为国家黄淮海北片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
推 广
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讲
春耕时节,蓼兰镇丘西村农民季中飞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我跟着青丰公司繁育小麦种子18年了,我们全村2000多亩地都在给青丰繁育种子。我现在租地260多亩,每年生产种子超过15万公斤,比种传统小麦多收入3万多元呢!”季中飞笑着说。
原来,在青岛及周边地区,侯元江将良种繁育与品种示范相结合,即先在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以点带面,向周边地区辐射。
为繁育高质量种子,侯元江还成立了青岛青农种子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5000多户,进行良种繁育生产。合作社回收种子价格比商品小麦每斤高0.1元,把周边30多个村的农户发展成了“制种户”,年繁育小麦、花生等农作物良种近5万亩,年产良种2000余万公斤。
好种子繁育出来后,如何走进千家万户?侯元江一笑:让企业和农民到田间地头选种,并提供新品种推广全方位服务。
啥是全方位?侯元江告诉记者:“农民买了我们的种子,我们的团队就要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新技术,还经常免费提供试验产品,并签订经济风险合同,让利给农民。”
此外,青岛市和平度市农业农村局每年还帮助种子企业安排新品种展示示范,组织现场观摩会,吸引各地种子推广部门、育种者、种子经营者、种植大户等前来。
对于安徽省、江苏省等外地市场,公司与当地种子企业开展从品种参试到审定推广全方位合作。目前,青丰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已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大面积推广利用,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00多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8亿多元。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史跃林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种源技术攻关,研发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广适、宜机宜饲’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