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秋灾春防积极应对厄尔尼诺现象

03.06.2014  13:20

  灾害预警

今年主汛期将至。据中国气象局预计,今年汛期农业气象灾害将呈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较明显的格局,并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多年研究数据表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不利于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秋粮产量形成。同时,北方冬麦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影响秋冬种生产。

目前,夏粮丰收在望、早稻长势较好,春播进展顺利,粮食生产开局较好。为有效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秋灾春防、趋利避害,近日,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技术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避灾与抗灾并重,加强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以“促生长、促早熟、防干旱、防早霜、防寒露风”为技术路径,突出重点地区、狠抓关键环节、落实重大技术,预案早制定,工作早部署,措施早落实,切实做好厄尔尼诺现象应对工作,牢牢把握防灾减灾的主动权。

措施落实

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切实抓好四项措施落实:

一是狠抓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第一时间获取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的发展动态,及早组织专家制定完善技术预案,提前落实防御措施。

  二是狠抓指导服务。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和重大灾害发生情况,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制定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技术指导意见,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推进抗灾增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扎实抓好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万亩示范片率先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是狠抓政策落实。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落实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农民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减轻灾害损失。

四是狠抓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平台,普及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科学避灾抗灾技术措施,大力宣传农业抗灾救灾的重大措施和经验做法。

  技术指导意见

南方:防范低温阴雨寒露风

科学确定品种。根据积温、气候等条件,科学确定主推品种,选用抗低温、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的高产中晚稻品种。及早搞好种子调剂调运,防止越区种植。

适期移栽育壮苗。合理安排播栽期,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稻播种期要以9月10日~15日前安全齐穗、避开“寒露风”危害为依据,根据早稻让茬时间、晚稻品种特性、生育期和秧龄综合确定播栽期,早播早栽,淘汰直播,肥水调控,壮秧移栽,缩短返青期,促进早生快发。

科学施肥促早熟。落实增施肥促早熟防寒露风措施。通过苗期增施分蘖肥促快发,抽穗扬花期喷施壮粒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齐穗。长江流域晚稻分蘖肥要在8月20日前施完,壮粒肥在9月15日前施完;华南地区晚稻分蘖肥在8月25日前施完,壮粒肥在10月1日前施完,促使晚稻安全成熟。

控水增温防灾害。中晚稻在抽穗扬花期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时,采取白天排水增温护穗,夜晚灌深水(7~10cm)保温护根的措施。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冷害时,及时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以减轻低温危害,提高结实率。

抢收抢晒颗粒归仓。科学调度农机,抓住间隙晴好天气抢收、抢晒已成熟作物,来不及收获的要加强田间管理,避免低温阴雨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

北方:防范秋旱

浇水增墒。提前检修灌溉设施,加强旱情监测,一旦旱情发展蔓延,在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采取一切措施,集中有限水源浇水保苗,推广喷灌、滴灌、垄灌、隔垄交替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输水管或水袋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减轻干旱损失。

  农艺保墒。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在灌溉后采取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蒸发;无灌溉条件的等雨蓄水,采取中耕、高培土的措施,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

  化控增湿。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增加植物的抗旱性,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连续进行多次喷雾,增加植株穗部水分,降温增湿,为叶片提供必须的水分及养分,提高籽粒饱满度。

东北:防范早霜冻

多铲多趟促生长。对玉米、马铃薯等旱地作物,要把铲趟深松作为抢夺积温、防止草害的重要措施,加快铲趟,多铲多趟。对水田作物,要实施浅水灌溉,坚持做到薄水勤灌,晒田提温,科学施好分蘖肥。

  适时追肥促早熟。追肥适时早施,玉米在6~7片叶时,结合铲趟亩追尿素15~20公斤,采取侧深追肥,侧10~12厘米,深10~15厘米。玉米、水稻拔节期,大豆始花期,及时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加快生育进程,促早熟。对播种迟、出苗晚和毁补种的地块,要提前施肥,增加施肥次数,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综合措施防早霜。生育后期及时站秆扒皮晾晒,加速孕穗和籽粒脱水,降低籽粒含水量,促进快熟。一旦发生早霜,迅速开展人工熏烟防霜,切实减轻早霜影响。对发生轻霜危害的作物,要本着“不下酷霜不开镰”的原则,引导群众不要急于收脱,适时晚收,促进后熟,提高产量和品质。

北方冬麦区:防范秋冬连旱

科学确定品种。合理安排好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布局,推广选用抗旱品种,杜绝盲目引种,防止越区种植。

  抢墒适期播种。提早准备好机泵、柴油等物资,新打一批抗旱机井,保证抗旱需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品种特性,科学安排播期,加快进度,适期播种。墒情适宜的地区抢墒播种,防止墒情散失。墒情不足的地区浇水造墒,做到足墒播种,确保种在适播期。

提高播种质量。合理确定播种量,构建合理群体。搞好机械配套,精细整地,扩大深耕深松和播后镇压面积,做到“秸秆还田必须深翻,旋耕麦田必须镇压”,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早查苗补苗,防止缺苗断垄。

  确保安全越冬。加强肥水调控,促弱转壮,培育壮苗。对早播或播量偏大的麦田,采取化控、镇压等措施,控制旺长。把浇越冬水作为抗旱防冻的关键措施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地方做到能浇则浇,确保小麦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