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市场竞争加剧 香港仍将扮演领先角色
“虽然新加坡、伦敦等地区已经陆续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给香港带来一定竞争。但目前来看,香港无论从人民币存款总量、RQFII额度以及其他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都奠定了香港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仍将扮演领先角色。”
自人民币业务正式扎根香港,已经十年有余。眼下,香港已经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其在人民币跨境业务上的优势一时无人能及。然而,随着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全球开花,内地四大自贸区齐头并进以及国内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快,进入深度发展阶段的香港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如此,恒生银行人民币业务发展部主管颜剑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颇有信心的说道:“虽然新加坡、伦敦等地区已经陆续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给香港带来一定竞争。但目前来看,香港无论从人民币存款总量、RQFII额度以及其他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都奠定了香港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仍将扮演领先角色。”
“成长的烦恼”
随着香港离岸市场迈向成熟阶段,不可避免面临来自人民币离岸市场“新成员”的竞争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对香港金融市场产品体系完善程度的更高要求。
目前,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都在竞相争夺离岸人民币交易业务。新加坡作为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中心,近两年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新加坡的人民币贸易融资额(中国香港以外)已占总量的60%;伦敦作为老牌全球金融中心,也成为欧洲最大的人民币交易中心,随着人民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欢迎,离岸中心遍地开花已成现实。
“离岸中心之间的竞争肯定是有的。但香港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例如跟内地的文化接近、处于同一时区,以及香港对内地法规的密切关注。”颜剑文对本报记者说道。他同时强调,“在政策上,中央政府对于香港‘先行先试’的扶持,也让我们相信未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独特地位仍会存在。”
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方面,颜剑文认为香港市场也已经超出于传统人民币业务供应中心的角色,在融资、资产管理以及衍生产品发展方面都取得理想发展。
融资方面,香港的业务从过去单纯的商业贷款到近几年跨境的贷款试点计划的推行,像上海自贸区、前海地区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也可以通过外汇市场交易差价获得利润空间。
投资方面,近两年香港的银行在提供的服务、产品或者在同业市场、银行市场中的产品种类也逐渐完善,包括债券、股票、基金或者其他的不同类型的投资工具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都可以找到。
“最近几年,可以明显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方向的改变,由以前的个人业务到2010年企业对公业务,最近的关注点则开始更多地从经常项下转移到资本项下开放。不管是沪港通、市场期待的深港通以及近期公布的内地香港基金互认都是往这个方面走。”
此外,在衍生产品发展方面,颜剑文说道,“在5年前,做进出口的贸易商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对冲人民币外汇或者利率风险的工具没有几个,但随着香港离岸市场的发展,陆续出现很多新的对冲工具。例如在香港同业市场中,有很多跟利率挂钩的产品,比如一些利率掉期、货币掉期,这就使银行的客户或者企业在操作市场风险的时候,多了不同的对冲和衍生方面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跃海外人民币投融资交易方面,香港可以利用其成熟经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优势,与沿线国家在贸易结算、资本输出方面争取更多合作空间。
“香港资金池规模大,‘一带一路’国家如果希望在境外市场融入人民币资金,肯定首选香港。同时,香港作为东南亚的贸易或者转口港,在航运和物流方面,也会扮演新的角色。”颜剑文说道。
香港离岸市场迈入深发展阶段
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由形成阶段向深度发展阶段的过渡。
2003年,香港人民币清算行的成立,标志着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开始起步;随后几年,人民币业务仅限于人民币存款、汇款、信用卡以及针对企业的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2007年,点心债的发行,给沉淀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了回流以及创造收益的途径,由个人业务向金融市场业务拓展;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计划在香港离岸市场推出。
2010年,香港离岸市场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新版清算协议的签署,取消了香港的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和提供各种服务的限制,同时个人和企业之间也可通过银行自由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从此进入深度发展阶段。
从数据上亦能直观的看到近5年香港离岸市场的迅猛发展。2010年,香港办理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额总计3692亿元,占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的73%,而目前,每月通过香港完成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已经达到4000亿到6000亿左右,占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结算的60%-70%。
此外,香港人民币存款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占香港存款总额约12%,成为香港银行体系中第三大存款币种,仅次于港币和美元。
(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