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产业扶贫持续放“能量”:筋固本增收致富

17.05.2016  12:18

   宁德网消息(记者 苏晶晶 王志凌 通讯员 蔡雪玲) 高山茶园披绿,溪畔苗木清新。5月的福鼎市管阳镇乾头村,静谧中流淌着一股生机。这里的田野作物初种,村容一新,村民里外奔忙,安居乐业。很难想象,仅在两年前,这里还是福鼎市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后又被确定为2015年福鼎市扶贫重点村,村集体力量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村民人均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那时,我们连个像样的村委楼都没有,还负债,别谈什么发展了。”乾头村书记张良笔感慨地说,乾头被认定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后,他被选举为新的村书记,带领全新的村两委承上启下,积极开展全村各项建设工作。同时,福鼎市委专门派驻一名干部驻村,协助解决问题,推动发展。通过一年的努力,乾头村摘掉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帽子”,以饱满的精气神专心致志扶贫攻坚。这其中,立足特色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发掘、引导和鼓励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早日脱贫奔小康成了这支队伍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凝心聚力,干出实效。2015年以来,乾头村两委积极利用企业带动、信贷资金、技能培训等各项帮扶措施,边扶贫边扶智,鼓励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将废弃的村小学升级改造成农民学校、聘请农业局专家为农民培训实用经济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通过成立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对象就业,盘活提升整村发展空间,为已达成意向合作的一家北京旅游公司打造农旅结合奠定基础……这一年,乾头村由内而外的变化日渐凸显。目前,该村拥有3家茶叶加工厂和7家茶叶作坊、1000多亩高山茶园,80亩企业规范种植的槟榔芋基地、10余亩小龙虾试养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多重效益惠及村民。张良笔说,如今,随着管阳至沈青村的二级路贯通,管阳高山茶叶市场走俏,村里条件明显改善,越来越多村民返乡创业、就业,村里人气比从前高了不少。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9600多元,较2014年提高800多元,村财收入变负为正,突破2万元,30户建档立卡对象成功脱贫18户。

  乾头村的“扶贫记”主要依托挖掘产业特色,打造产业优势,逐渐摆脱“后进村”为“后劲村”。除了乾头村,近两年,管阳镇涌现出了多个产业扶贫带头村。徐陈村依托苗木花卉苗木产业、唐阳村依托休闲旅游产业、小洋村依托茶叶加工产业……“一村一品”,让农业发展,让群众增收,这是管阳镇推行“特色产业致富先行”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福鼎市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引导产业扶贫工作的成效所在。

  精准识别,多举措促进产业扶贫。近两年,福鼎市立足已有的扶贫开发成果和经验,再总结、再出发,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大主力,接连提出要对贫困村,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完善规划、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指导各村依托山海资源,选准“资源租赁型、物业经营型、股份合作型、创办实体型”等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培育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乡村旅游“一村一韵”, 形成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等多元发展格局;要实现每个村有1至2个骨干产业项目,每个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有1至2项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农家乐等增收项目,实现就地脱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1+N”思路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三转一加强”活动,先后动员首批120家规上、限上工业企业和商业、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76个村结对共建,培养“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示范社”和旅游扶贫示范典型,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同时,福鼎还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搭建市、乡(镇)两级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促进114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共流转土地5.1万亩,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500多万元。

  产业扶贫,群众致富增收,地域加快发展,一举共赢。福鼎市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不断深化精准扶贫、健全脱贫机制,力争做好试验创新“走在前面”,将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铺就一条平坦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