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清实践看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打底”谱宜居宜业新篇章

27.10.2016  07:37
  •   普礼村民居外立面粉饰一新,石块搭建的护坡特别有乡土味道。

      福州新闻网10月26日讯(记者 邱陵)潺潺流水、特色街巷、精美庭院、花红柳绿……初秋,漫步在福清市一都镇普礼村的马路上,秀美的乡村风景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引得游人连声赞叹。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乡村的未来又在哪里?传统的乡村记忆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当我们走进福清,看到那些散落在青山秀水间的村庄,看到那些花团锦簇且配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庭院,看到那些被充分尊重和保护的古建筑,看到那些在家门口“有钱赚”的淳朴村民,心底自然会有答案。

      3年来,从示范引领,到普遍推进,再到连片开发,福清以“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为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时值百日攻坚行动热潮澎湃汹涌,昔日脏乱差的农村,迅速变成更漂亮、更文明、更富裕的“美丽乡村”,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市的目标呼之欲出。

       村容整洁环境美

      普礼村位于一都镇东部,距离宏路高速出入口30公里,距永泰高速出入口25公里。80多年前,红军游击队在此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是革命基点村。如今,普礼村是福清美丽乡村示范村。

      26日,进入初秋的天气显得有些炎热,普礼村却是一副清爽的模样。村道两旁高大的树木撒下一片阴凉,农户的庭院里也多绿意盎然。更重要的是,不管走到哪,都干干净净的。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着村民的新期待。

      记者发现,在主、次干道路沿及村民房前屋后空地上,鹅卵石围成绿化池、花圃,栽种大量香花香树,还安装了雾化喷头,形成雾气缭绕、鸟语花香、彩蝶飞舞的生动画面。

      变化源于“美丽乡村”建设。据普礼村主任方仁增介绍,他们首先把村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逐步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比如,要求垃圾日产日清,购买20多个标准垃圾桶在全村统一规范使用,实现“垃圾不落地”,村庄长期保持纤尘不染。

      “物尽其用,不让每一块土地荒废;精雕细琢,让每一个角落都整洁有序”。本着这样的理念,村干部引导村民重新开垦、利用房前屋后的荒地,种上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同时收拾边边角角,移除碍眼的临搭、杂物,规整各类管网缆线,彻底根治“脏、乱、差”问题,村庄形象明显提升。

      村民告诉记者,贯穿村庄的普礼溪,原本淤塞不堪,这两年也投入力量进行原生态整治,除了清淤,还采集鹅卵石改造护坡、河床,现在溪水干净清澈,村庄也因此充满灵气。

      “以前咱们哪知道美丽乡村工程,现在咱的居住环境跟城里人差不多,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空闲时,普礼村90岁的阿婆陈爱珠和姐妹们坐在有着250年历史的古榕树下,有说有笑地聊家常,“村干部做得好,我们大家都很感谢他。

      “现在,村里还在规划建设农家乐、烧烤、垂钓于一体的综合休闲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带动村民致富,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方仁增说,随着景观的改善,已吸引一批城里人前来游玩,不少村民看到了发展前景,回村创业。

  •   东关寨拟明年5月修缮完工,对外开放。

       发挥历史文化效应

      驱车沿着普礼村向北而行,不用多久,便到了同属一都镇的东山村。

      “一都风景秀丽,是福清的‘后花园’,也是今年福清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一都镇镇长郑锋说,东山村与永泰、闽候、莆田三县毗邻,全村地域广、村落分散,全村25个自然村,总户数670户,人口250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1388人。这样的边缘村,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实际上,东山村有个“祖传”宝贝——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堡式建筑东关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在去年,东山村还拿下“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的靓丽招牌。

      “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东山村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品牌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改造,如今的村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指数也随之大幅提高。”郑锋介绍。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显然不是搞搞卫生那么简单。它还关系到很多人的生产和生活,以及一方产业的转型升级。除了环境卫生整治和景观绿化设计,东山村及时启动东关寨修缮保护工程,发挥历史文化的效应,为美丽乡村建设加分。

      “你看,东关寨经历数百年风雨洗礼,外观几如当初,下水道下的墙体基石分毫无损,用许多石板条铺就的天井不坍塌、不变形走样。”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此寨在军事上的意义,据说早年劫匪曾围困此寨93天,火烧不起,人攻不进,最终败兴而去。

      借助百日攻坚行动的热潮,修缮工程也全面提速,原本预计在明年底完工,根据现在施工进度,有望提前至5月完工,并初步对外开放。

      神奇的古寨,吸引了许多古建筑研究爱好者前来探究,也让东山村人看到发展的机遇。目前,村里已修建起一条东关寨登山休闲观光步道,鹅卵石串连起村中心、东关寨新寨和旧寨,根据树木分布情况来设计路线,全路段没有砍树毁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为提升历史文化名村的形象,村里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比如在村庄中心位置建设总面积2300平方米的文体公园,建设生态人工湿地,对下宅、三宝庄、旧寨三处古厝进行立面改造等。

  •   罗汉里闽中游击队革命根据地遗址修缮成红色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一都镇还有一处红色旅游资源,即罗汉里闽中游击队革命根据地遗址,目前已完成修缮,建成史料展示室、军需库、物料库、先烈室等对外开放。接下来,该镇还将启动二期提升工程,沿着游击队当年行军作战路线修建步道,让游客重走红军路,接受革命教育。

  •   五里桥村民正在修葺鹅卵石花圃。

       中看”更要“中用

      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独特的居住形态以及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福清在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让农民过上高品质现代化生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独有的文明传统“DNA”。

      在福清市石竹街道跃进村有一个自然村,村域面积仅1平方公里,人口不到700人,今年被列为福清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就是五里桥。

      “别看我们村小,但是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保留和开发生态林地,种植香蕉、龙眼、三角梅、红花继木等各类乡土树种,营造舒心自然的田园风光。”负责人强调,要想留得住乡愁,就不能学习城市搞大拆大建,而要因地制宜,突出乡土韵味。

      此外,五里桥还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充分利用500多亩果林资源,发展休闲观光产业,抓紧筹建占地约3.5亩的休闲钓鱼池,并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农家乐配套项目一期,新建果园2000平方米,着力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既要中看,更要中用。”石竹街道书记薛书慧说,美而不富不为美,美丽乡村建设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集体、村民双增收才是我们工作的最大目标。

      据福清市住建局镇村建设指导站站长陈振松介绍,2014-2018年,福清全市计划整治村庄130个,树立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力争打造为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市,仅2016年就要打造48个美丽乡村。数据统计,2016年福清市美丽乡村建设年计划投资7750万元,而此前的2014年完成投资6056万、2015年完成投资8004.1万元,均超额完成。

      乡村的“颜值”提升了,群众富足了,如何巩固成果又成为一道考题。“除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还要提升生态保护管理水平,比如积极探索乡村参照城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模式,试行社会化、公司化经营。”陈振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