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举办第八届民间民俗文化节 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0.02.2017  22:19
  •   新厝镇三个民俗表演让市民大开眼界,图为伡鼓舞。林秋明 摄

      福州新闻网2月10日讯(记者 邱陵)品风味美食,赏地道民俗。福清市第八届民间民俗文化节在市“两馆一中心”盛大亮相,弘扬福清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民俗,让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新春闹元宵享文化盛宴

      由福清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民间民俗文化节,今年已经是连续第八年举办,是荟萃民间传统艺术、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本土民俗风采,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文明祥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着积极作用。

      油炸海蛎饼、林氏祖传花生糖、芋粿、一都红心地瓜干、肉燕……靠近清荣大道的入口处,20间装扮喜气洋洋的“店铺”,清一色地打上“老味道、老福清风味特色美食展”底纹,传统风味小吃和经典美食,散发出浓浓的“福清味”。

      “平常难得见到这么齐全、地道的风味小吃,所以就带着孙子前来凑热闹。”市民翁老伯乐呵呵地说。

      在民俗图片展区,各镇街选送的创建示范区成果及民俗活动图片,让人领略到福清市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在盆景花卉展区,盆景艺术家精心培育的盆景,造型各异,让人大饱眼福;在趣味亲子运动会现场,家长和孩子们精彩的互动节目,令人不由得捧腹大笑;“摇滚之夜”专场演出“嗨翻”了市民,现场掌声不断。

      综合文艺晚会现场,2000多名群众齐聚一堂,欣赏提线木偶、宗鹤拳、民族舞蹈、闽剧折子戏、方言情景剧等精彩纷呈的演出节目。来自浙江衢州的新福清人单远航表示,虽然今年他和家人没有回老家过年,但这台精彩的晚会犹如新年盛宴,令人难忘。

  •   新厝镇三个民俗表演让市民大开眼界,图为海族舞。林秋明 摄

       四大民俗表演轮番登场

      说到福清特色民俗表演,有四个不能不提,即新厝镇表演的伡鼓舞、弄五兽、海族舞和盛行于龙高半岛的板凳龙。

      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伡鼓舞源于明代戚继光抗倭,盛行于清末。在新厝镇,每逢年节,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表演伡鼓舞,以侑神、自娱的方式求得一方安泰。

      伡鼓舞表演时,四把彩色宝盖凉伞一字型横队领先,钹、锣依次双行纵队居中,由二人推车、一名鼓手组成的伡鼓殿后压阵击节指挥。每支伡鼓舞队,由数十名统一服装,涂粉抹红,婀娜多姿的老中青妇女舞者组成的“四手”(伞、锣、钹、鼓手)随着鼓点打奏而起舞,场面宏伟壮观。

      舞台上的表演结束后,伡鼓舞队没有马上散去,而是绕着观众席的外围走一圈,和观众近距离接触,寓意着为他们带去一年的吉祥如意。

      海族舞表演始于南宋。新厝镇大澳村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渔民为了自娱自乐,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分都会聚集在一起,模拟海洋生物的动作、习性开展民俗活动,海族舞就是其中的一种,目的是祈求出海平安、捕鱼丰收。

      “弄五兽”习俗已流传了300多年。表演中,五兽表演者模仿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跳跃、滚翻、嬉戏等,随着鼓点的变化走花样,紧松慢快,花样繁多。

      最有特色的要数板凳龙。只见来自东瀚、高山、沙埔、三山、港头等镇的5条板凳龙龙头高昂,板凳起落,或摇头摆尾,或上下翻腾,随着浑厚的锣鼓、高昂的吆喝声,整个广场仿佛要沸腾起来,场面蔚为壮观。

      据了解,舞板凳龙一般选择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六、中秋节表演。它既是福清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也是深受群众喜爱而又广为流传的优秀民间舞蹈形式。如今,板凳龙表演被列为省级民间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福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民俗文化节打造成福清的特色文化品牌,为建设富庶、文明、开放、和谐的“大福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   新厝镇三个民俗表演让市民大开眼界,图为弄五兽。林秋明 摄

  •   板凳龙为市民献上异彩纷呈的民俗大餐。林秋明 摄

  •   元宵文艺晚会在市两馆一中心广场举行。图为伡鼓舞。林秋明 摄

  •   元宵文艺晚会在市两馆一中心广场举行。林秋明 摄

  •   民俗文化展演提线木偶。陈笑 摄

  •   福清南少林武术专场举行。林秋明 摄

  •   民乐专场演出在市两馆一中心举行。林秋明 摄

  •   闽剧折子戏专场举行。林秋明 摄

  •   福清风味特色美食展。陈笑 摄

  •   茶香意融茶艺会。陈笑 摄

  •   镇街创建示范区成果及民俗活动图片展。陈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