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头企业引领转型升级淘汰落后 重效益增长

15.06.2014  16:40

  “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做生态文明的先锋队!”一个多月前,来自福建10家龙头企业的负责人集体发出如此誓言。一个多月后,在2014年度福建全省“拉练”工作检查的现场,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表示,无论是一产、二产,还是三产,都要把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作为主攻方向。“效益型增长”正在成为当下福建着力发展中新的“关键词”。

  今年一季度,福建GDP增速达到9.4%,与过往30多年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速相比,虽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保持稳速的同时,福建的经济增长也正在从“速度型”全面转向“效益型”——一季度,全省完成技改投资642.31亿元,同比增长46.6%,占整个工业投资的比重接近六成;福建省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26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其中22个增速在10%以上。另外,同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东部第一。

  而这一切都是在“肯出血、肯割肉”中实现的。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式落户福建。“帽子好戴衣难穿”,福建母亲河闽江源头所在的南平市,为了这顶“帽子”,两年间共关停矿产加工企业26家、小木材加工企业480多家,否决了81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而福建率先在全国启动的流域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改革,更是倒逼自己即使“爬坡过坎”,也不能“灰头土脸”。

  自去年起,福建一手抓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去年,福建省级财政专项奖励先进制造业增产增效资金近4亿元,共1200多家企业因此受益;去年,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71项,推动178项、总投资989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为“调结构”打下坚实的“身板”。今年2月,福建出台《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在20个产业领域中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4月,出台支持龙头稳增长7条举措,助推资源要素向龙头集聚。

  “两年后,宁德将不存在市一级审批职能。”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日前郑重表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福建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同时深化机构改革,重点整合组建6部门、撤销2部门,设39个省政府工作部门及7个部门管理机构;推进简政放权,目前福建已是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据悉,福建省委目前已全面部署了2020年要完成的16个方面66项改革任务。其中,今年将确定完成14个领域的44项改革任务。

  (人民日报记者 赵鹏)

【责任编辑:朱红杰】【值班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