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次对水泥钢铁行业进行能源审计 (下)

22.08.2014  11:59

水泥和钢铁行业,可以说是高能耗、污染环境的重灾区,因此,福建选择从这两个行业入手,率先开展能源审计。而这样的能源审计,的确倒逼企业在节能技改上加大投入。但记者在对省内一些企业的采访中发现,这样的投入,其实并不会让企业成本增加,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三安钢铁公司是福建省第二大钢铁厂,从2011年到2013年,企业连续三年节能减排投入都超过1亿元。这台造价8500万元的发电机组,是去年投入使用的,主要是利用高炉剩余的尾气进行发电,每小时可以发电3万8000度。 (林远 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动力厂厂长 :以前我们高炉尾气,除了工艺自用一部分,大量富余,在机组投入之前都是对空燃烧) (李德辉 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2011年我们自发电量17%,到2013年接近40%。自发电大概接近3.5个亿。能耗下降幅度大概在20%。) 碳排放减少了,还能从发电中获得收益,企业的投入,预计1年半就能收回。在这家公司,原本的钢胚运输环节,都是把800度的钢胚先晾到常温,再进行运输,到了下一个环节,又要把钢胚加热到上千度。 (吴秀仁 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轧钢厂厂长: 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就用专业汽车运输,马上进行,这样录入温度能够达到500多,达到节能的效果。) 而在水泥行业,福建安砂建福水泥公司对磨煤系统的绞刀设备进行改造,设备装机功率节约了40KW。他们还建立了能源数据在线采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主要耗电设备的电能消耗。 (福建安砂建福水泥有限公司设备部主任黄建胜:把这个重点的耗能部位和设备进行技改和优化,关键的工序开展精细化管理) 增加的环保设备改进了企业的生产流程,企业的利润率,也没有因此下降。公司在今年的能源审计中,五个指标较前一年度大幅度下降,达到或接近国家先进水平。


编辑:张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