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的“绿色奇迹” 加快“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转变

12.05.2015  18:38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福建长汀5月12日电 题:福建长汀的“绿色奇迹

  作者 张金川

  “原来处处是光秃秃的黄土地,现在好了。”福建长汀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近日向中新社记者如是感慨。

  20多年前,南坑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因为村边都是光头山而被称为“难坑”。而今,走进位于城郊的南坑村,只见小桥流水,银杏林立,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沿河而建,点缀在葱茏绿意中。

  沈腾香说,从1997年种下第一批银杏树至今,南坑村已有银杏4300多亩10万余株。银杏已成为南坑的一张金字招牌,吸引远近游人慕名而来。更有不少年轻人来到这个美丽的“银杏村”,以成片银杏树为背景拍摄婚纱照。

  “水土流失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在沈腾香看来,让昔日“难坑”变“富坑”的正是水土流失的治理。如今,村里人均年收入已达11628元(人民币,下同),最高个人收入达20多万元。

  南坑的巨变,只是长汀水土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在100多公里的汀江河两岸,40多个美丽乡村如珍珠一样镶嵌其中。

  长汀曾是中国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飞鸟”之地,到1985年时还是“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当地政府下决心封山育林。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许多村民积极参与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终于把荒凉的土山变成了茂密的绿洲,成就了长汀的“绿色奇迹”。

  赖金养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带头人之一。十多年前,赖金养承包了1050亩山场,在政府资助下种植板栗,誓把荒山变绿洲。十多年过去了,板栗树染绿了荒山,赖金养的黑发也被白发悄然取代。

  “2011年我就参加工作了,在厦门做汽车销售,工资也蛮高的,月薪一万三四左右。”年仅22岁的俞永祥,不忍看母亲独自一人操劳,硬着头皮回乡挑起“绿色传承”的担子。

  一如俞永祥,长汀著名“荒山愚公”黄金养的儿子黄阎海,从城市回到山乡帮父亲打理茶山、果园,“放弃上海的工作,我不后悔,我也希望家乡能风景如画”;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林鑫荣,追随父亲林慕洪回乡种油茶,加入到治荒种果的行列中,每天巡山看护着万亩油茶林。

  在长汀,以沈腾香为代表的“绿一代”,让荒山变绿洲;而以俞永祥为代表的“绿二代”,正在让绿洲焕发新姿彩。

  据2012年底遥感调查,长汀水土流失由1985年的146.2万亩降为45.12万亩,森林面积由275万亩提升到37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升到79.4%。目前,长汀还有37万亩未开展治理的水土流失地。中共龙岩市委书记梁建勇表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在坚持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长汀也着力发展经济,加快“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转变。

  记者沿着汀江自北而南走来,只见昔日严重水土流失的河田朱溪河畔已落户10余家企业,生态工业蓬勃兴起;新型职业农民流转耕地,购买植保无人机,建成龙岩市第一个工厂化育秧中心;汀江源“天下客家第一漂”、汀江曲凹哩漂流等相继开漂,生态旅游风生水起……一条沿着汀江两岸布局的生态经济走廊正迅速崛起,续写“绿色奇迹”的新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