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昔日“火焰山”变“绿洲”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龙岩12月12日电 题:“客家首府”福建长汀:昔日“火焰山”变“绿洲”
作者 余婷
“客家首府”福建龙岩长汀县历来以水土流失严重闻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曾水土流失面积达三成以上。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及担任国家领导人后,都十分关注长汀生态治理。今日再看闽西这块红壤区,昔日“火焰山”变“绿洲”,美丽乡村雏形已成。
“火焰山”上种杨梅 湿地公园护水源
“河比田高,河里全是沙子”,这是长汀县三洲镇党委书记蔡铭泉记忆中20年前的三洲镇。历经20年,如今三洲镇红壤“火焰山”上杨梅成林,生产的杨梅酒香飘万里,曾水土流失面积高达七成以上的三洲镇改头换面。
三洲镇杨梅品种1983年引自浙江,品质优良。为向荒山要绿地推广杨梅等水果种植,长汀还配套出台了多项新政,一方面封山育林,一方面以政府补助的形式,鼓励村民到水土流失区种植果树、开发荒山。
“有杨梅的季节采杨梅,没有杨梅的季节搞农家乐。”蔡铭泉说,个大味甜的三洲杨梅种植面积达12260亩,2012年产量2000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人民币,产生200多家杨梅种植大户。
客家母亲河汀江流经三洲镇,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以三洲镇为中心,延伸12个行政村,辐射28.5公里河道,福泽590公顷土地。毗邻湿地公园,去年7月开业的中国杨梅博物馆掩映在绿树河畔。蔡铭泉说,“杨梅既为汀江涵养水源,也为百姓增收”。
治水土流失 汀江源头建美丽乡村
“水土流失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在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支部书记沈腾香带领下,全村治山种银杏,如今又把建设美丽乡村提上了日程。
走进位于城郊的南坑村,只见小桥流水、银杏林立,古色古香的房屋沿河而建。“原来处处是光秃秃的黄土地,现在好了。”沈腾香告诉记者,如今村里人均年收入已破万,最高可达20多万元。
“虽然不是家家户户都搞农家乐,但数量也不少。”让沈腾香自豪的不仅如此,从1997年种下第一批银杏树至今,南坑村已有银杏10万余株,201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755万元。
全县40个美丽乡村试点,南坑是其一。“山、水、田、园、路、房”六大板块融入客家元素,汀江源头的闽西小村镇成功“变身”。
多年治荒显成效 冀生态补偿再助力
汀江穿长汀而过,哺育闽西近200万儿女。“长汀水土流失1983年被列为全省治理试点,历任福建省领导都很重视。”长汀县县委书记魏东说。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曾视察长汀水土流失区,并带头植树。2000年,在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倡导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此后,长汀因地制宜,实施“低效林改造”、“等高草灌带”、“小穴播草”、“崩岗整治”等水土治理措施。
近两年,长汀共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14个,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43.95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近11万亩,保土16.4万吨,饮用水源水质达地表水II类标准。
汀江是福建唯一跨省大河,发源于福建,流入广东。“实行流域生态补偿是大势所趋。”据长汀县水保局局长林豫峰说,今年长汀县获国家和福建省水保资金共计4650万元,推动了水土流失治理和当地经济发展。福建正积极与广东协商,争取让该省流域生态补偿落实。
2015年至2018年,福建计划投入20.8亿元资金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汀江流域治荒工作更得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