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追求经济增长的“生态型速度”

09.06.2014  13:41
  在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下,福建省不为速度牺牲质量,始终以“绿色追求”引领改革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稳中向好,逐步进入“生态型速度”增长轨道。

   换挡爬坡 步入“生态型增长”新轨道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部需求放缓、内部转型步伐加快,给沿海外向型经济省份带来了较大压力。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福建在“爬坡过坎”之际,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有机融合,努力调整经济增长“档位”,在速度与质量间找准“临界点”。

  端午节前后,石狮市石湖港项目经理谢明聪绞尽脑汁,琢磨在港口起重机上加装技改设备。去年以来,石湖港30台起重机实施“油改电”项目,每万吨吞吐量能耗从2.09吨标煤下降至1.5吨标煤。

  “‘油改电’不仅减少了燃油尾气排放,让港区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每年还可节约生产成本1320万元。”谢明聪说。

  以外部环境压力倒逼转型升级,福建省专门拟定了“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发挥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叠加效应”,推动产业龙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季度,福建省完成技改投资642.31亿元,同比增长46.5%;1-4月,全省38个工业大类中有37个实现增长,其中27个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金融危机以来,福建省坚持“有保有压”,经济增速持续稳定在10%以上。今年1-4月,福建经济同比增长9.6%,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缓中见稳、回升态势增强。

  “增速虽有所放缓,但这是一个更讲究质量和效益的速度。”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认为,在“稳增长”同时,始终以“生态美”为前提,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改革发展全局,福建经济正步入“生态型速度”的增长轨道。

   壮士断腕 赢来“绿色崛起”新机遇

  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规划、金融改革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一项项重大“利好”密集落地福建,政策叠加效应凸显。八闽大地对青山绿水的坚守,换来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丰厚回报”。

  今年3月,福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短短两个月后,闽北南平就迎来中科院、北京大学等二十多家顶级科研单位的7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南平地处闽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71.14%,是福建的“绿色宝库”。过去两年间,南平曾拒绝了80多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外来投资。

  “好山好水好空气,就是南平的最大资源。”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说,“暂时的拒绝,为南平‘绿色发展’换来了更好的历史机遇。

  认清自身优势所在的福建人,勇于壮士断腕、科学取舍,咬定“绿色追求”不放松。今年初,福建出台《全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调整优化了石化等产业布局。

  根据调整后的布局,位于闽东、总投资230亿元的“海西宁德工业区”,今后将不再发展石化中上游项目。

  “表面看是一块到嘴的肥肉吐了出来,但为福建今后的产业科学布局、生态建设腾挪了空间。”福建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

   深化改革 激发科学发展“新动能

  “多重优势叠加造就福建新一轮发展‘新势能’,如何将其更好地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则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推进器’。”李文溥认为。

  当前,福建正统筹推进、细化落实相关改革任务;以改革举措激发科学发展潜能,全力寻求经济增长“第二季”。

  今年4月,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审判庭在福建设立;经过13轮清理,福建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已精简84.95%,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较少的省份之一。

  年初,福建省在平潭、厦门、泉州等地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季度,仅厦门就新登记商事主体15656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6.21%。

  福建省还打出“组合拳”,连续出台“行政审批事项委托实施规定”“扶持小微企业9条”“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政策举措。

  “安排5亿元资金继续支持企业技改;简化程序,引导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对新创办的小微企业,给予税收奖励……

  “相关改革举措与调控政策相互配合,进一步突出强化政府服务、为企业松绑放权、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等信号,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信心。”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蒋淞卿认为。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调查显示,一季度福建小微工业企业生产预期指数达60.1,为近五个季度的最高点;预示着企业对后期发展信心增强。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下,当前福建各项经济增长举措与“改革、转型、效率、民生”四大要求相“兼容”,有力引导经济沿着健康、科学、可持续的轨迹运行。(记者 朱海黎 胡苏)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