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这些“老手艺”成爆款年货 引年轻人回归“非遗”

20.01.2019  15:43
传统手艺酿造的米酒。 - 新浪
同利师傅们正在制作肉燕,薄如宣纸的燕皮是将猪肉反复捶打而成。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台海网1月20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  在福建,有这么一些“老字号”“老手艺”,在新一代“掌门人”带领下,借助网络,用“新语言”向年轻世代讲述了“新故事”,最终走出了古街坊巷,成为网红“爆款”。

   老手艺”米酒引爆网店 引年轻人回归“非遗”传承

  阿吉的新年注定要在忙碌中度过了。作为淘宝店铺“酒狐米酒”的掌柜,他欣喜地发现,临近春节,门店销量达到了日常的五倍。

  2013年,阿吉动了开淘宝店的念头。那时,他的一个朋友线上开店卖起了福建茶叶。“看到茶叶在淘宝上卖得那么好,我就想,米酒好不好卖?

  芷溪被誉为“客家米酒之乡”,酿米酒已有三百多年,其古法酿酒技艺入选龙岩市非遗名录。古村、老街和飘香的米酒,是阿吉童年的记忆,“村里99%的家庭都会在冬天酿酒,像是迎接新年的仪式”。

  传统客家米酒的酿造,有十多道工序。冬天低温酿酒,少则一两个月能闻见酒香,多则需要三五月。若是经年陈酿,耗费的周期则更长。随着工业酿酒的盛行,啤酒、洋酒的兴起,客家米酒的酿造手艺,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也遭遇了瓶颈——很少有人愿意用这么复杂的一套流程酿酒了。

  但老手艺是不是真的没有市场了?淘宝店成立之初,阿吉常常这样反问自己。这句话也成了接下来6年间,这间客家传统米酒小店在探索技艺改良和创新时,绕不过去的问题。

传统手艺酿造的米酒。

  “我觉得,家乡的特产就是最好的。最早卖的米酒,就是芷溪当地人熟悉的口味,偏苦偏辣。”把自己认定的好货“”给消费者,回头客的确不多,反馈也很直接:“太苦太辣,喝不惯!

  意识到问题,阿吉和师傅马上研究如何酿造更适合网上消费者的米酒。“在保持老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我们提高了原浆米酒的甜度,适合更多地区顾客的口味。另外,我们根据调研数据,发现年轻人普遍喜欢玫瑰花、桂花等口味,在此基础上又研发出了不同的米酒。

  令阿吉感到欣喜的是,“酒狐米酒”的火爆也带动着年轻人的回归。“更多人能够回归到不同非遗项目的传承中,与老一辈手艺人相比,他们带着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消费市场的变化”。

   同利肉燕年销近千万 引福建老字号集体“入淘

  上线近两年,淘宝销售年近千万,“年货节”销量预计增长150%,作为同利肉燕第五代传人,陈燕君终于可以向65岁的父亲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同利师傅们正在制作肉燕,薄如宣纸的燕皮是将猪肉反复捶打而成。

  十年前,陈燕君放下通向艺术道路的鼓槌,从父亲手中接过打燕槌,借助淘宝,她让142年的老味道重焕生机。

  作为创始于光绪年间的非遗老字号,同利肉燕是福州一张出彩的味觉名片。百年间,凭借精湛的手作工艺和令人垂涎的美味在福州人中口口相传,外地人却所知寥寥,事情在陈燕君这里发生了改变。

  2017年4月,同利肉燕这个在线下叫卖了100多年的老字号首次“触网”。开业第一个月的销量就让陈燕君颇为欣喜,订单来自天南地北,全国各地的福州人依然挂念着同利肉燕的味道,甚至有“老乡”购买时会在“旺旺”上拉几句家常。

  陈燕君说:“同利肉燕淘宝店成为异乡人慰藉乡愁的地方,不仅如此,那些把肉燕误当馄饨的外地人在购买品尝之后也成了我们的主力客源。”据店铺数据显示,在淘宝上新增的食客中,江浙沪北上广占比80%,店铺粉丝里有70%在35岁以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了老字号的魅力。

  随着购买群体的扩大和多元化,陈燕君团队利用淘宝大数据不断丰富产品线,升级“肉包肉”的传统作法,研制多款新品,增加鲜笋、玉米、香菇等口味。开放态度换来了销售猛增的市场回应,2018年淘宝店成交量近千万,超过了三家线下店销量的总和。

  在淘宝平台的催化下,同利肉燕一改前面是柜台,后面是作坊的传统制作工艺模式,建立起肉燕行业第一家标准化工厂,实现了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

  同利肉燕线上的成功让福建“老字号”们颇为兴奋,2018年3月,“福建老字号”们集体入淘。去年9月,福州老字号协会副秘书长、“郑森记”第五代传承人黄宇辉受邀参加了淘宝造物节,他带着“长可跨江,细可穿针”的郑森记线面和“槌声朗朗”的同利肉燕向年轻人展示了互联网时代中华老字号的热血风貌,百年老店的新乐章刚刚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