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特色经济“试验田”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福建莆田又传来令人惊喜的消息:全市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等多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莆田是全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莆田乡亲最擅长抓住机会‘无中生有’,建市30多年来持续创业创新,成就了众彩纷呈的发展格局。”刚从福州到莆田履职一年多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强无不自豪地告诉记者。
的确,走在莆田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见所闻,彩色工艺、红色木业、金色妈祖、白色医疗、蓝色海洋、绿色农业……犹如一幅幅动人画卷、一个个神奇传说,使人感叹,给人启示。
彩色工艺
第一次到莆田,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雄伟宏大的工艺美术城和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包括油画。
莆田现有珠宝玉石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多人,资产30多亿元。企业数量、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莆田油画更称得上“享誉全球”,它是目前世界三大油画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产油画产值20亿元以上,90%出口欧美。
“莆田在全国范围拥有1000多家画廊,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来自莆田市仙游县。位居边远山区的仙游能与油画结缘,全是因为一位老乡。”提起莆田油画产业的发端,福建省油画行业协会会长魏金椿一下子打开了话题。
据介绍,这位老乡名王友生,早年定居香港,做的就是油画生意。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他想到了老家的亲戚朋友,并于1983年回到仙游,开始招聘和培训徒弟。
“当时并不是想学就有机会,一开始他们只招收亲友,1987年才开始面向社会招聘,我就是这一年才应聘入行的。”魏金椿说。
就这样,从学徒到老板,从临摩到创作,从订单加工到画廊销售,从追求数量到讲究品味,从各干各的到组织协会,从受专业人士排斥的“行画”到成为院校教学实践基地,有了自己的“大师级人物”……莆田油画产业链几乎一年一变,唯一不变的就是紧抓机遇、紧盯市场和适应需求、适应变化。
“2014年我们的产量已达400万张,但相信今年还会继续往上走,因为年轻一代对油画的接受度更高。”
仿佛为了印证上述断言,一份来自秀屿区东峤镇“上塘珠宝城”的简介表明:这个由上世纪90年代村民走街串巷推销首饰发展而来的珠宝城,在历经三阶段演变之后,目前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基地,预计今年将实现工业产值52亿元。
红色木业
“无木生财”是莆田人求新求变、持续作为的又一个创业传奇:远离森林,没有木材,却照样成为“中国木材之城”、“中国木雕之城”和“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已没有人能完整叙述这个传奇,只知道该市最早与木材发生关联的是木匠和雕工。仙游木雕技艺传承千年,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仙游木匠制作的家具也曾史上留名,那就是明清时代与“京作”“苏作”“广作”并称“四大家”的“仙作”。
凭借这一祖传技艺,改革开放伊始,这些木匠和雕工就频频外出,先是帮人修补家具,后是驻地经营木材。到上世纪末,在全国各地从事木材生意的莆田人已达16万之众,形成了产值超百亿元的木材销售网络。
接下来上演的就是在莆田本土以红木家具为主的木材加工业的“异军突起”了,整套动作快得令人眼花缭乱:仅短短几年间,“仙作”红木家具产值就占到全国古典红木家具的70%,成为中国最大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目前,仅红木古典家具发祥地——仙游坝下村就聚集了50多家古典家具企业、3000多个家具展厅。每天,各种名贵木材从世界各地不断地被运到这里,华丽转身为精美古典家具后又从这里被运往四面八方。尽管受大环境影响,2014年销售出现下滑趋势,但在当年12月19日举办的为期5天的“仙作红木文化周暨家具新品发布会”上,成交额仍突破了20亿元。
几乎与红木家具同步,2004年和2006年,我国首个海运口岸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首个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先后在秀屿成立,为莆田利用港口、吸引民资回归发展木业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加工区入驻企业已近百家,投产企业已有60多家,投产项目中既有锯材等粗加工,又有木材改性、家具、木制品等精加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除了在加工环节加大投入外,不少企业还着力发展木材贸易、仓储等新业态,尽情演绎莆商经营木材市场的看家本领,努力延伸木材产业链,力争2016年整个园区产值超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面对高端消费市场萎缩、原材料紧张、成本上涨等困难,莆田的红色木业已开始进行“三个转型”:原材料转型,用沉水木替代高端原木;销售方式转型,进入电商模式;产品转型,大件变小件,从“高大上”转向小而美、小而精。成效也已开始显现:据仙游县工艺美术办公室报告,目前已形成“高端市场独秀,中低端市场并进”的格局,市场销售额增长约21%。
金色妈祖
在莆田,提起旅游业,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湄洲岛和妈祖娘娘:金色的沙滩,金色的文化——始于宋代的妈祖信俗经过代代传播,目前已延伸到台湾海峡两岸及五大洲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0多座宫庙,近3亿信众。2004年10月,全国性的第一个妈祖文化社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湄洲岛成立,至今已有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海内外617个妈祖文化机构加入协会,妈祖文化的地位得到国家的肯定。2009年9月,“妈祖信俗”还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
作为妈祖诞生地和妈祖信众朝圣地,千百年来,湄洲岛从不缺乏游客,也一直提供着相关服务,只不过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列为产业并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在湄洲岛担任领导工作达14年之久并负责“妈祖信俗”申遗的唐炳椿无不感慨地说,上世纪80年代,莆田市在推动妈祖文化弘扬时,甚至遭到了不少阻力。
但对莆田乡亲来说,认准了的事业是一定要做并且还要努力做成的。借着“打造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平台”这一契机,他们不断向上争取政策,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资,完成了对妈祖祖庙和湄洲岛软硬环境的改造改善,同时组织力量对包括妈祖信俗在内的本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推出系列特色项目,不断扩大丰富旅游产业的外延内涵。如今,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以及重大节庆日,妈祖祖庙都会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盛事”,2011年10月,被授予全球节庆行业最高奖“世界节日活动之城”,一年上岛朝圣观光的游客人数已逾200万。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翻倍:上半年已接待游客229.2万人,比增32.94%;旅游综合收入14.72亿元,比增25.92%。
为进一步打好妈祖文化这一“金色名片”,莆田先后建造花岗岩、泥塑、汉白玉、纯金、翡翠和红木妈祖像,天后新殿建筑群、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妈祖文化影视园等。今年起又实施“祖庙区改造提升工程”,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世界妈祖庙主题公园,推出大型室内情景剧《平安号》等,使祖庙区设施、功能、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依托多年对台交流基础,积极开展与台湾文创企业的合作,今年大年初三,湄洲妈祖灯会正式启幕,承办者就是台湾著名设计策划团队——悍创集团。据悉,两岸妈祖宫庙目前正合作拍摄100集电视系列片和5集电视纪录片《天下妈祖》,这是全世界第一部系统介绍各地知名妈祖庙的影视作品,它的摄制和播出都将是两岸以及全球妈祖信徒共同的盛事。
白色医疗
长期以来,“‘莆田系’民营医院”是一个连“莆田系”自己都不愿触及的话题。
但这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不能回避是因为它的确有点庞大:常年在外从事医疗投资行业的莆田乡亲已超过6万人,全国1.13万家民营医院中,“莆田系”就占了80%,总投资约3400亿元,年产值约2500亿元,年采购总额超过100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150多万人。
不能回避还因为去年以来它频频高调出场:
——2014年6月28日宣布成立了拥有8600多家会员、目前全球最大的健康产业联盟组织——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标志着“内功”不足的“莆田系”开始以整合资源为破题之策,逐渐走上高端医疗之路;
——2015年2月16日,“普天药械交易网”上线仪式隆重召开。这是一个依托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的全国医药机构一站式集中采购平台,开创了莆田医药B2B电子商务新模式。上线当天就与30多家医疗投资集团签订了《集团医院集中采购协议》,年采购额将突破10亿元;
——2015年6月,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千家希望诊所”公益项目启动,将在3年内,为偏远乡村及贫困地区资助100所希望诊所、为10000名乡村医生提供专业培训等等。同一时间,艾普强(福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正式与秀屿区签约“福建艾普强质子医院项目”,将引进世界上治疗肿瘤先进的质子治疗系统并斥资47亿元,筹建国内首家质子医院——“中国莆田质子治疗中心”。一旦建成,势必成为莆田市的另一张“名片”。
事实上,对“莆田系”,莆田市一直以来都没有回避。
“借助莆田籍民营医院在全国遍布广、数量多的这一优势,未来我们要把莆田打造成为全国民营医院后援总部。”莆田市市长翁玉耀如是表示。
一份关于“福建医疗健康产业园”的规划早已确定。根据这份规划,该市将在3000亩的土地上打造集“总部经济、高端医疗、特色专科、医疗旅游、养生保健、健康体检、药械交易、会展经济、医疗地产”为一体的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同时,在海峡商贸城,一个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民营医院专属医疗器械专业市场也正在加速建设中,将于2015年年底投入运营。一系列关于民营医院的利好政策不断释放,包括3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社会资本举办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还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民营医院合理配备大型医疗设备,同等条件下优先于公立医院核准审批;成立了民营医院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医院用地、融资、设备采购、医保定点,等等。
截至6月底,已有93家总部企业入驻在莆田的福建健康产业园。新建立的药械交易网也已入驻办公,预计今年交易额可达20亿元。
7月6日,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市长翁玉耀会见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佘鲁林一行并就有关医疗健康产业项目合作进行了座谈。当地报纸对此报道:立足优势,紧密对接,作为我市积极培育的3个500亿新兴产业之一,医疗健康产业正强劲破题。
据了解,为确保今后几年GDP年均增长12%目标,莆田已开始实施“336”工程,即: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3个千亿元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3个500亿元新兴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石门澳工业园、东吴临港工业园、兴化湾南岸工业园、莆头工业园、仙港工业园、东峤工业园等6个园区。
“莆田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好地方。莆田厚重的文化孕育了兴化儿女勤劳朴实、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市委书记周联清如此感慨,显示对莆田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