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挂牌"满月" 厦门片区交出靓丽成绩单
意向投资额
达380亿人民币
4月21日揭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内注册企业387家,注册资本金23.21亿元,在谈项目162个,意向投资额380亿人民币
现有注册企业
超过5900家
今年1至5月,厦门片区内新设立企业806家,其中金融企业30家,注册资本86.7亿元,区内现有注册企业超过5900家,注册资本468亿元。
厦门日报讯(本组文/记者 崔昊)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做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显现特色、活力四射”的指示要求。他说,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相辅相成,两个“轮子”要一起转。
今天,福建自贸试验区“满月”了,“初生”的厦门片区已经显现出蓬勃的“活力”。数据显示,自4月21日揭牌以来,区内注册企业387家,注册资本金23.21亿元,在谈项目162个,意向投资额380亿人民币。今年1至5月,区内新设立企业806家,其中金融企业30家,注册资本86.7亿元,区内现有注册企业超过5900家,注册资本468亿元,投资领域涵盖跨境电子商务、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文化保税、服务外包、大宗商品交易、金融服务等新兴行业。
不到一个月,“初生”的厦门片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已经探索出多项改革经验——企业注册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国首创,支持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和对台离岸业务全国首创,对台湾输入区内的农产品、食品等产品实行快速验放模式全国首创,打造两岸移动互联网联盟、两岸冷链物流市场合作机制全国首创……记者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厦门片区多项创新举措为全国首创,有的已经在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广,有的即将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一个月来,自贸试验区的成绩不仅体现在数字和单项业务突破,更重要的是对外商投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通关监管体制改革、企业“黑名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系列创新理念,这些改革举措推动着行业领域的发展,显示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信心与行动。
“厦门步入自贸时代,将紧抓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体制机制优势,突出对台优势和特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面向全球,服务全国,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率先探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领域,努力建成投资环境国际化的试验区和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先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厦门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切实把防控风险作为重要底线,切实把企业作为重要主体”的总要求和李克强总理视察厦门时的指示精神,突出发挥对台特色优势,对标世界先进标杆,努力营造世界一流、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紧扣制度创新主题,着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转型发展模式、创新两岸交流合作机制,力争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模式,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本报带您领略自贸试验区的活力
群峰竞立,气象万千。4月21日,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的自贸试验区挂牌,上海自贸区面积扩围。在众多片区中,厦门如何破局突围?新一轮转型升级,路在何方?一个月时间里,厦门片区逐步勾勒出改革路径“雏形”。本报从这段时间厦门片区贸易投资便利化、两岸交流交往、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试水突破,带您一起领略自贸试验区的速度、热情与活力。
1、体制改革
5月4日,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厦门富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领到最新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企业设立做到了“网上申请、一口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这项制度是在厦门率先开展“一照一号”改革探索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展的。
目前,由厦门片区首创的“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已经在福建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推广应用,全省相关部门和金融保险等机构对企业提交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都予以认可。据了解,今年6月底前,福建还将在全省全面推开“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多规合一
率先全国推行“多规合一”城市治理体系。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实行“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信息共享、并联审批、综合办理”。申报材料由249项减到93项;申报环节由24个减到4个;办理时限由180个工作日减到49个工作日。
2、贸易便利化
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
厦门海关与厦门检验检疫局深化合作,在东渡海天码头和海沧集中查验中心率先启用关检“一站式查验”查验平台。海关、检验检疫部门需要对同一票进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时,关检同时到场、联合查验、监管互认。
“一站式查验”能为企业节约货物重复装卸费用,平均每标箱约600元,并节省40%的通关时间。4月21日,厦门海关与厦门检验检疫局在东渡、象屿、海沧启动了4个关检“一站式”查验场,截至5月19日,共实施关检联合查验报关单84 票、集装箱238 标箱。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共同的口岸管理共享平台,简化和统一单证格式与数据标准,实现申报人通过“单一窗口”向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一次性申报,口岸管理相关部门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共享信息数据、实施职能管理,执法结果通过 “单一窗口”反馈给申报人。平台开设对台专区,对两岸进出口货物实行快速通关和验放机制。
增值税专票包邮
5月14日,厦门市国税局依托总局新上线的增值税发票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领用,邮递上门服务。市国税局将最受关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纳入网上申领系统,使企业所需发票均可网上领用。目前,该局纳税申报、缴税、发票领用以及90%以上的文书审批都能在网上全程办理。
3、投资便利化
负面清单管理
4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统一适用于4个自贸试验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列明了不符合国民待遇等原则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划分为15个门类、50个条目、122项特别管理措施。
推行负面管理清单,是我国扩大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际投资规则变化的制度创新。与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相比,最新版再度“瘦身”——门类减少3个,特别管理措施减少17条,缩短了12.2%,与2013版相比,则减少了68条。
新兴业态创新不断
(1)全国第三个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
自去年6月象屿保税区首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落户厦航以来,截至今年4月,共为厦航引进了7架飞机,境外融资7.1亿美元。
(2)率先全国开展进口西洋艺术品保税拍卖
在2014年华辰秋季拍卖会上,30多件流失境外的文物通过保税拍卖方式成交。吸引了香港美斯等知名艺术品公司入驻,拟投资10亿元建设文化保税贸易平台。
(3)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
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去年12月20日投入运营。今年5月1日起,简化个人自用物品检验检疫监管措施,对合理自用范围内的邮件、快件只实施检疫,不再实施检验检测。
(4)进口商品分拨中心
5月底,厦门片区将试点创新“分送集报、分段担保”的监管模式,开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让消费者有更多机会选择进口商品。
4、对台交流合作
两辆台湾自驾游车辆,首次经厦入闽踩线。(资料图/记者 张奇辉 王协云 摄)
两岸海运快件“双向通”
4月30日上午,台北港海运快件专区正式成立,两岸海运快递从原本的大陆到台湾“单向通”发展成为“双向通”,形成每周二、周五双向运力,标志着两岸海运快件进入常态化运作新阶段,也进一步夯实了厦门构建东南国际快件及跨境电商货物转运中心的基础。目前我市正在探索与金门深度合作建设金门仓,同时继续推动两岸相关业者将更多船舶和航线投入两岸海运快件直航业务,打造跨境电商快速通道。
台湾车辆大陆自驾游
5月4日上午,两辆台湾牌照小汽车搭乘“中远之星”客滚船抵达厦门国际邮轮码头,开启自驾旅游行程。这是台湾牌照小汽车首次来大陆进行自驾旅游。
此次活动为首发互通之旅,率先实现两岸自驾旅游个案互通,积累经验为后续规模活动、常态化运作打下良好基础。此次自驾游“踩线”活动圆满成功,未来大陆车也有望循此模式登台自驾游。目前厦门自驾旅游车辆申请入台自驾有关工作,正积极推进中,成行时间尚未确定。
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两岸青年在创业方面的合作有着巨大的空间。记者了解到,厦门片区正在加快两岸青年“三创”(创客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目前,已有36家台湾企业意向入驻,正在办理注册手续的有12家。
据悉,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位于海沧的服务外包产业园,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一部分。该基地初期规划2万平方米,未来基地启动后,将为来此创业的两岸青年提供资金、人才、住房等优惠扶持政策,成为促进对台深度融合典范。
5、保障机制
商事主体信用监管
自2014年1月1日全市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厦门片区的商事主体信用监管工作与全市同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