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税收为“一带一路”企业增底气添信心

13.05.2017  19:52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3日电 (林曦)普朗披索镇是印尼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镇,凯文是镇上的一个普通渔民,虽然整日辛勤劳动,但每月只能赚取150万印尼卢比(折合人民币约800元),勉强维持着一家的生活。2010年11月,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普朗披索镇承包建设的电厂顺利开工,凯文通过招聘成为了公司员工,如今每月可赚取600万印尼卢比(折合人民币约3000元),一家老小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

  凯文奔向幸福生活的历程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发展红利的一个缩影。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办,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础上,越来越多外国企业愿意扎根中国发展,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把产业布局延伸到海外。“走出去”要稳得住,“引进来”要留得下,近日,记者实地探寻福建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新印记。

   助力“走出去

  平坦的马路、砖混结构的房屋、飞驰的小轿车……6年前,这些景象在印尼普朗披索镇是难以想象的。普朗披索镇是一个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小镇,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状态,大部分村民都住在木头结构的吊脚楼。龙净环保的电厂项目开工后,不仅为当地带去了就业,还活跃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环境,使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开工,离不开税务部门的一路支持。”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谢文革介绍说,由于印尼本地基本没有销售项目建设所需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等设备,因此必须从国内采购。按照规定,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出口货物可以退税。但谢文革担心的是:这笔退税数量大,中间的审批时限会不会很长?税务部门能够如期退税吗?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了解到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后,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手把手辅导财务人员办理无纸化出口退税申报,采用先退后审模式,仅用了2个工作日就为其办结出口免抵退税6873万元,大大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过去,一些国家常诋毁我们是过剩产能、污染产能输出,但龙净环保作为中国先进环保的绿色输出,提升了国家形象,改变外国对中国‘走出去’企业的看法。”据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介绍,“2015年、2016年龙净环保直接出口约达1亿美元,配套总包商间接出口超2亿美元。

  除了出口退税方面的支持外,国内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也为龙净环保向外扩大投资增添了底气。从去年5月至今,龙净环保增加建筑安装服务进项抵扣3071.3万元,其他电信、生活服务等行业进项抵扣41.34万元,税负下降幅度达15%。

  在福建,像龙净环保这样“走出去”的企业不占少数。据统计,2016年福建省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备案项目有96个,对外投资额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6%。为帮助这些企业在外行稳走好,福建税务部门结合“走出去”闽商发展特点,推出了包括全面落实税收协定优惠、开通税务纠纷受理专门通道、提供涉税纠纷双边磋商服务在内的10项创新服务举措,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税收服务。

   留住“引进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来中国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中国热情的税收服务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让许多日本企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信越(长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西郡敏久(日本籍)介绍说。

  的确,“一带一路”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朋友圈”。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新批和备案外商投资项目达2355项,实际利用外资81.9亿美元,增长6.7%。如何服务好这些“引进来”企业?同样也是税务机关需要面对的课题。

  据了解,信越(长汀)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加工型企业,总部设在日本,在国内有10多家合资、全资子公司。2016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7亿元,贡献企业所得税133.6万元,属于亿元规模级企业。

  说起来中国投资的初衷,西郡敏久表示,他看中的是中国税收的公平和更低的税负。“日本企业的实际企业所得税率在35%左右,中国只要25%,比日本低10个百分点;而且我们享受的是无差别国民待遇,能和中国的居民企业一样享受5年的亏损弥补期。

  “此外,从去年5月1日开始,我们还享受到了营改增带来的红利。”西郡敏久说,“尽管我们公司不属于营改增企业,但上游企业基本都纳入了抵扣范围,可以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为我们带来了减税。”如今,多重税收红利让信越科技逐步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第一季度,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全年产值有望突破3.5亿元。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欢迎亚洲客人,同样也欢迎欧洲朋友来华投资。来自捷克的帕维尔里德尔在福建莆田创建了福建聚力电机有限公司,投资3年多来,年均销售额达9000万元。他说:“今年5月捷克总统泽曼将到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国间的密切交流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和难得的商机。

  “中国的纳税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帕维尔里德尔介绍说,“在捷克,企业基本没有直接接触税务人员,主要依靠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检查来保证企业准确无误纳税申报;而在中国,可以明显感觉到在税收服务上更热情更精准也更全面,体现了税务部门对每一位纳税人的尊重。

  据了解,全面推开营改增后,该企业在厂房租赁、出差住宿等方面直接受益,已享受减税10多万元。帕维尔里德尔说:“减税数额虽然不多,但体现的是税务部门的支持和服务、税收环境的公平与公正,这对外来投资的非居民纳税人来讲至关重要!

   化解税收争议 决不让企业吃亏

  “决不让我们的企业吃亏”说这话的是福建省国税局国际税务管理处处长吴桀云,已经从事国际税务管理工作近三十年的她,为自己能够参与推动中马税收协定换函签署而感到自豪。

  事情要从2014年说起。这一年,福建漳州旗滨集团在马来西亚投资建立了旗滨玻璃公司,次年11月,马来西亚旗滨玻璃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人民币8亿元,在当地建设新的生产线。根据我国与马来西亚于1985年签订的税收协定,国开行不属于两国贷款利息所得免征税名单内的金融机构,马来西亚政府据此要求对企业贷款利息预提十年的所得税约人民币3400万元;根据贷款协议,这笔税款要由旗滨玻璃公司承担。

  3400万元,对于刚刚打开马来西亚市场的旗滨玻璃公司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2016年4月,福建省国税局获知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国家税务总局汇报,提请启动中马双边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国家税务总局对此高度重视,与马来西亚税务主管部门反复协商,最终促成了中马税收协定换函的签署。

  2016年11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与马来西亚财政部秘书长阿卜杜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税收协定的换函》。根据换函内容,国开行等7家金融机构被纳入两国利息所得免征税名单,可免征税率为10%的利息所得预提所得税,漳州旗滨集团由此显著受益。

  “税务部门帮我们解决了一个‘走出去’遇到的大难题,我们深刻感受到‘走出去’是有政府坚强后盾支持的!”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雨昌说。

  2016年,中国已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外资来源国。目前,国开行在马来西亚承诺贷款金额近23亿美元,换函生效后,每年仅利息所得一项就可减轻中方企业税收负担数百万美元。随着中马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预计未来十年可为中方企业减负数亿美元。

  吴桀云表示,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世界各国将更加重视中国税务机关提出的双边磋商问题,“走出去”企业应积极利用税收协定,在境外发生涉税纠纷时及时向境内税务机关反馈,寻求税收法律救济。截至2017年3月,中国已与10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税收协定,其中有54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福建省国税局局长林京华说:“福建‘走出去’企业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三年来税务部门通过落实税收协定共为‘走出去’企业减免税收24亿元,为福建企业海外投资境外投资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增底气,添信心

  “现在税务机关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在今年4月举办的“海丝路、税收情”税企座谈会上,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CEO许连捷对当前福建的税收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介绍,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妇幼卫生用品及家庭生活用品企业,拥有20个国家近200件注册商标,产品销往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该企业累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7900万元,实现净利润超30亿元,出口销售额达12245万美元。

  “如今的税收环境跟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大为改变。过去,企业见到税务局,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而现在税务局把纳税人当成贵宾来招待,去纳税还有咖啡喝。”正如许连捷所说,恒安的成长脚步,正是企业与税收事业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全力护航“一带一路”往来投资,近年来,福建省国税局立足海丝核心区,推出了一系列让纳税人有“获得感”的税收服务举措。

  ——开展“走出去”企业税收调查。走访辅导中国武夷集团等20余家“走出去”企业;向全省各地制发调查问卷100余份,重点收集企业的经营状况、涉税风险、政策需求等第一手信息。

  ——建立境外投资闽企信息资料库。开展全省“走出去”企业基础信息清册,采集全省境外投资经营企业的涉税信息,重点建立企业信息资料库,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涉税风险提醒。

  ——加强对不同国家的税制研究。针对闽商集中投资的地域特点,整理推出《中国居民赴文莱投资税收指南》和《中国居民赴马来西亚投资税收指南》;累计发放分年度不同侧重点境外投资企业服务指南和政策指引7000余册。

  ——增进闽企与高校智库的交流。借助国内知名高校的学术资源和省内高校与“海丝”沿线国家交往密切的独特优势,邀请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学者,分阶段、分主题举办税收政策宣讲和研讨活动。

  ——推动闽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海丝”核心区建设需要和福建省钢铁产能富余现状,开展全省钢铁行业去产能情况调研,向福建省委提出向东盟等地区输出钢材产能的意见建议。

  ……

  “福建的税收服务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国别和重点项目。这样具有逻辑性的税收服务框架,给‘走出去’企业增了底气、添了信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咏梅说。

  “一带一路”已开启福建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当好“一带一路”企业的护航者,不仅是税务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林京华认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福建税务部门要抓住海丝核心区的独特优势,加强对企业全球运营的税收服务,做好税收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完)

【编辑姓名:陈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