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狮:用“动人事”撬动医改 实现“多重共赢”

17.04.2015  19:17

    新华网福州4月17日电(记者陈弘毅)记者日前在福建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石狮市调研发现,当地自2011年起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在政府层面大刀阔斧地调整机构设置,在此基础上对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运行、补偿、监管和分工协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实现了政府、医院、百姓的“多赢”。

     --“医改,改到最后就是人的问题

    石狮市副市长庄宝玲见证并参与了整个石狮医改的过程。在她看来,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理顺体制,破除人事方面的诸多限制因素,让改革者走到前台,然后才能打破部门利益推动医院改革:“过去医院的院长是组织部门管,副院长是宣传部门管,编制编办管,价格物价管等;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理顺体制,然后才能打破部门利益推动医院改革。

    石狮卫生计生局局长邱永丰介绍说,在制定医改具体举措之前,石狮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公立医院改革管理委员会”,由市委书记担任主任,成员包括组织、宣传、编办、财政、人社、经济、卫计等部门,统筹各部门的办医职责,形成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改革是人主导的,改革的核心就是人。”庄宝玲表示,“敢动人事,让改革者走到医改舞台的最前面,是石狮医改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石狮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放该放的权给医院,让其回归办医本色。我们从泉州等地的大医院引进专业管理人才,让院长‘专业化、职业化’,避免‘老好人思维’阻碍医改进程。

    2012年3月,石狮市通过相关考核引进了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钱家强为石狮华侨医院院长。钱家强说:“石狮公立医院在医改阶段实行‘组阁制’,确保医院领导核心力量形成和集体意志统一。上级部门如今侧重考核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费用和经营成本控制、服务流程和医患关系改善,考核结果直接与院领导班子任免、医院职工工资挂钩。

    同时,石狮还以新机制确保“人才活水”效应显现。邱永丰说:“我们把人员招聘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同时压缩行政职能科室,科室负责人实行竞聘上岗,实现用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此外,医护工作者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我们把岗位分成6体系348岗位,每个岗位均有职责说明书,还重新核定了医院高中初级职数比例。

     --“两多一少”医改成效凸显

    石狮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介绍说,从2010年启动之初的艰难探索,到至今医改进入第5个年头,石狮的公立医院呈现出“两多一少”的变化:门诊量多了,医院和医生收入高了,而每年开给病人的药物总价反而少了。

    在80多岁的石狮市民田颜车老人看来,医改最直观和实惠的影响就是,他罹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卧病多年的老伴平时用的基本药物都能报销:“每年省掉了好几千块钱。我爱人去年开始都在石狮本地医院看病,比去泉州和省里看病更便宜。要不,大家过去一生病,不管大病小病都爱往泉州市区和省城跑。

    钱家强介绍说:“我们在药品采购环节,通过医院自主采购等多种方式挤掉了药品采购中的药价虚高水分。如今我们的不少基本药物都比附近县市便宜,医院药占比从2011年的53%下降到2014年的38.88%,每年公立医院为群众少开药3000多万元。

    与此相对的是,医院的收入反而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石狮卫生计生局副局长邱华巧说:“石狮这几年用于医改的财政投入明显增加。石狮公立医院在实行药品零差率加成和其他服务价格调整后,政策性亏损由市政府财政补助,补助投入从2011年的207万元到去年的1987.6万元,为医院基本运行、群众医药费用控制提供了保障。

    医改5年来,石狮市公立医院总收入从2011年的2.49亿元上升为去年的3.45亿元,医生的平均收入水平也从2011年的7万多元增长到9万多元。

    同时,步入医改“深水区”的石狮开始尝试新农合重症尿毒症特殊门诊补偿付费方式改革。“我们今年起对符合条件的全市100多名尿毒症患者血压透析和腹膜透析项目不设起付线,补偿比例为100%,真正要让新农合‘扶困济危’的本义凸显,对最困难的群众看病做到财政兜底。”庄宝玲表示。

    石狮永宁镇52岁的渔民李婉珍患糖尿病多年,如今以透析维持生命。“我一个礼拜至少要做一次血透,家里已经几乎没钱了,还好这两年报销的越来越多,每个月可以报2000多元,要不真不知道怎么办。

     --基层医改新期待:避免“孤岛效应”扭转“人才洼地”局面

    石狮卫生部门领导干部、医院管理者和医护工作者等反映,石狮医改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改革阵痛期”,其中折射出的一些深层问题在全国不少县市公立医院改革中都有所体现。

    首先,医改“孤岛效应”影响改革进度。石狮公立医院改革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石狮户籍人口只有30多万,就算加上常住外来人口也不到70万,“人口基数太少,导致我们的‘盘子’也不大,药品采购的时候话语权不足。这种不对称使一些医药企业干脆放弃了石狮市场,最终我们不得不妥协,调高采购价格。

    其次,县一级在医疗体系上属于“人才洼地”,在医改中人才制约效应随着改革进程深入而愈发明显。“医疗优秀人才绝不是简单的高薪就能挖来的线性关系。”邱华巧说,“人才要有一个全面成长的氛围,要有上升和向下交流的渠道。优秀毕业生不愿来基层医院,医生待遇薪酬偏低,工作强度大,上升存在瓶颈,都是制约人才流动的因素。

    “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是在每个岗位上对医生进竞聘,每年进行考核和整体评价,鼓励能者高薪,激发医护人员积极性。”钱家强建议,县级公立医院要吸引人才,除了石狮目前已经采取的一些灵活聘用政策外,还需要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布局医疗资源,改变目前大城市医院扩大规模对人才的“虹吸效应”,让更多医疗人才开始流向中小城市;二是国家重点学科所在的一些大医院硬性规定到基层挂点1到2个县市开展帮扶,为基层培养人才。

    第三,完善机制,控制辅助用药,保障真正的治疗用药。一些基层医疗工作者表示,控制基层公立医院开出的药物总价,给老百姓真正实惠,除了在药品采购、财政补贴方面予以扶持外,还应控制辅助用药,而对于真正治疗用的药物,反而不能去限制。

    钱家强表示:“医改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药的效用给百姓开药,真正让百姓花的每一分钱都不浪费。对于确实很好有效用的药物,采购时应优先考虑;而辅助用药的‘水分’,该压缩的就应该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