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港口,如何迈向国际大港

29.10.2015  19:50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岸线达3000多公里,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深水岸线居全国首位。

  然而,在这绵长的海岸线上,散布着477个码头、70多个作业区,港口码头分散,体制障碍多,码头专业化程度、港口生产效率和利用率都不高,至今没有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大港,港口功能整合势在必行。

  面对这个制约我省发展的难题,省政协将“加快推动港口功能整合”作为今年常委会专题协商议题,历时半年多的调研、研讨和论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调研报告。在10月27日召开的省政协常委会上,各方围绕协商议题,共商建设国际大港良策。

   深化改革,破除体制壁垒

  我省港口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2006年起,推动厦门湾内港口资源整合;2008年实现湄洲湾南北两岸港口整合;2010年和2011年先后实现厦门港与漳州港、福州港与宁德港全面整合;今年,原莆田港口局并入省湄洲湾港口局,泉州港口局上收为省直管。省级对港口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不断加强。

  但委员们发现,改革后一些港口航道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仍未理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责任主体尚未明确,一港两个口岸或多个口岸现象仍存在,一个港口内相关服务机构的资质不能通用,口岸功能整合亟待加强。

  反观邻省浙江,将海投集团改组为浙江海港集团后,整合省内的宁波港、舟山港、嘉兴港、台州港、温州港等五大港口,进行统一运营。同时,举全省之力支持宁波-舟山港发展,2014年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7亿吨,连续6年保持世界首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45万标箱,超越韩国釜山港位居世界第五。

  调研组考察浙江后,感触颇多:“我省沿海各市都具备建设大港的资源条件,但从港口发展经验和省情来看,各个港口都发展成宁波-舟山这样的国际大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与会的省政府领导表示,港口改革符合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当前要重点落实好省委、省政府今年初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港口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抓好体制整合后续工作。

  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等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强化省级对沿海港口的统一管理,加强协调、落实“同港同策”,解决委员们提出的“一港两湾、多头管理”等问题;加强跨行政区域协调,推进相邻或相近的公共码头一体化经营,提高港口经营规模化水平,最大限度利用港口资源。

   科学规划,全省一盘棋布局

  近年来,我省沿海各地相继提出“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但目前基本以单兵作战为主,全省一盘棋的观念和合力难以形成。

  省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胡政介绍,在科学规划、功能整合及一盘棋发展等方面,对岸的台湾已先行一大步。2012年初,台湾开始实施“政企分开”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全台港航局,进行战略性整合。目前,台湾涉及外贸运输的国际商港事权高度集中统一,平衡协调各港口所在地的利益,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市场整合上,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使高雄、台北、基隆、台中等港口更具特色和优势。通过改革,台湾港口已摆脱低迷,步入发展快车道,仅高雄港去年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59万标箱,占全台湾70%。

  胡政建议,要借鉴台湾经验,引导福建港口从“资源开发导向”向“战略导向”发展,从“新增资源投资推动”向“整合存量港口资源效益型”发展,从建设“全能型港口”向培育“专能型港口”发展。“唯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国际大港,迎接全球挑战。

  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委员们建议,要抓紧完成全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做好与土地、海洋、城市等规划的衔接,集中力量打造“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积极回应,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我省港口布局及各港口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突出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化“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的骨干地位,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港口体系。

   重点突破,打造重点枢纽港

  振兴闽江航道、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省政协常委黄希敏建议,要以恢复闽江干流正常通航为重点,尽快打通福州至南平、三明及永安内河航运通道,实现江海联运、通江达海,将闽江航运发展成为促进山海经济协作和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运输方式。

  目前,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正组织编制闽江航运建设规划和开发一期工程可研报告,争取将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予以资金补助。该项目前期工作正开展顺利。

  去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57.2万标箱,排全国第8位。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厦门港港航基础设施,提升厦门集装箱干线港地位,积极引导全省外贸集装箱适度集中有序发展,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邮轮母港建设。

   培育龙头,提升企业竞争力

  据调查,我省沿海港口2014年主营港口业务的经营企业203家,排在前两位的省交通运输集团和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总资产都为200多亿元,而上海港集团总资产超过800亿元,营收近300亿元。

  面对我省参与港口建设主体多但实力弱,无法形成大型港口经营企业,导致港口同质化、无序竞争,难以做大做强的现状。

  省政协常委刘用辉建议,要继续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资本为纽带,通过参股合作组建项目公司的方式共同开发建设连片公用码头,提高港口开发规模和岸线利用率。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推动省交通运输集团和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加快与省内其他国有港口企业资产重组步伐,并组成战略联盟,积极“走出去”,参与全国乃至全球资源整合与经营,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两大港口龙头企业。

  航运企业方面,我省将按“扶优扶强扶精”的原则,支持企业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境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运龙头。

   促进融合,推动港城一体化

  港口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依托。由于规划等历史问题,我省港城一体化发展面临老港区生产作业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日益明显,新港区又缺乏城市依托等发展矛盾。

  省政协委员叶少珍建议,要依托港口的资源优势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资金流、物流、人流的集聚,配套完善商贸、人文、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实现港城一体化互动发展。

  省经信委负责人认为,港口要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物流是支撑。经信委将积极发挥现代物流业牵头作用,充分将互联网思维、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运用到物流业生产经营中,积极发展“互联网+物流”,努力培育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

  着眼“三群”联动,按省委省政府“抓龙头、建集群、铸链条”要求,我省将积极推进港口项目合理布局和落地建设,加强“三维”项目跟踪管理,推进产业集约发展。

   优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已成为制约我省拓展港口货源的一大瓶颈。

  委员们调研发现,近年来,我省有4条港口铁路支线投运,但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江阴港区铁路支线连接的温福、福厦线主要以动车客运为主,货物运输限制较大。同时,部分港区疏港公路等级低、条件差,集疏运通道不畅。

  据悉,今年底赣龙铁路扩能将建成通车,同时,还将争取开建吉永泉和福厦客专,项目建成后可兼顾城际和货运功能,提高铁路货运能力。同时,我省将提升现有疏港公路等级,实现沿海港口与干线公路、国省道、工业区之间的顺畅连接。届时,集疏运体系滞后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我省下一步将重点发展大宗货物“水水中转”和“海铁联运”业务,鼓励港口企业到内陆建设“陆地港”,吸引外省企业建设“飞地港”,积极拓展江西等内陆省份货源。

  此外,我省将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港航合作,共同开辟新航线,推动厦门、平潭至东盟国家的国际邮轮航线,把港区建设成为东盟在我省的矿产、能源和货物进口及加工基地。

  省政协委员景浓建议:“当前国际港主要推行‘单一窗口’建设,通关高效便捷,希望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优化港口通关环境,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省商务厅(口岸办)负责人介绍,我省正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改革。目前,“单一窗口”一期项目今年初步建成,已在自贸试验区上线试运行。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此项工作,加快推进二期规划建设,力争明年内实现工商、税务、外汇、港口等部门的对接,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经验表明,港口的蓬勃发展得益于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政策。”委员们建议,除了改善通关环境,要积极利用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机遇,先行先试,在具备条件的港口实行自由贸易、自由外汇、简单税制和低税率等更加开放的政策,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加快建设国际大港。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