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港石化园区改造唱响循环发展主旋律

29.06.2015  11:51

  福建新闻网泉州6月29日电  (张立建  陈龙山)石化产业是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不断推进石化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2014年7月,园区获批成为福建省第2个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项目至今如火如荼进行,奏响了循环发展主旋律。

  “项目获批后,园区正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结构,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强化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开展循环化改造,将缓解环境与资源约束瓶颈,提高资源产出率。”泉州市泉港石化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邱彬侨表示,园区循环化改造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项目共15个,分为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园区内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资源共享设施建设、循环经济能力建设项目六类,总投资额超23亿元。

  根据《福建省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园区将坚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坚持以产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和“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四大原则展开循环化改造。

  邱彬侨主任介绍,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按照“一个核心,三个层面”的循环化改造思路展开。“一个核心”即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充分发挥联合石化等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乙烯、丙烯、苯、碳四、碳五等化工产品和炼油产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原则,加大石化产业排放的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并从公用工程、研发创新和管理服务“三个层面”支撑和推动循环化改造。

  福建联合石化每年约有1.8万吨的有效燃料气组分通过火炬系统燃烧掉,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损失了宝贵的燃料组分。此次改造立项的“火炬气回收利用”以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四股火炬气为原料,通过对其进行缓存、分离、提浓、压缩等工艺处理,从火炬气中分离回收有价值的燃料气,燃料气通过管线返送到福建联合石化的瓦斯气管网中。

  该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处理2~3万吨火炬气,有效提高了利福建联合石化火炬气废气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预计年产值6000万元,年利税800万元,年利润1000万元,增加就业约20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而这仅仅是此次改造的一大缩影。

  “根据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循环化改造15个项目的测算,规划期内(2014-2018年)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将拉动园区各类企业总投资约23.8亿元,年销售收入将达到约15亿元,实现年税收额近1.7亿元,年利润额约4.4亿元。” 邱彬侨主任介绍改造蓝图时称,力争到2018年完成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建设,石化园区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和优势与特色明显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石化产业园。

  不仅如此,此次循环改造还将充分利用石化园区石化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建设与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及周边产业密切关联的项目,积极开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完善废物回收利用体系,构建水循环和污染防治集中处理体系,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与常规生产工艺比较,更能获得较大的环境效益。

  邱彬侨主任介绍,从废旧资源综合利用角度来看,园区生产排放的火炬气、二氧化碳、尾气、废催化剂等废物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新增废旧资源综合利用74万吨,形成蜡油、重芳烃、减底尾油、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一批固废利用产品,促进工业固废处置量降低4.17万吨,真正实现废物资源减量化。

  同时,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还将有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海西经济发展;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对园区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