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古稀老翁自费建惠安民俗馆

19.01.2015  20:24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泉州1月19日电 题:福建泉州古稀老翁自费建惠安民俗馆

  作者 廖静

  古厝砖墙上画作中衣着俏丽的惠安女,或推独轮车,或开山凿石,而其下整齐摆放着各类老式农具,一位老人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解着。这是福建泉州惠安县山霞镇山霞村一家新开的农家民俗馆。

  建馆者就是今年75岁的陈木春。“我无非就是对惠安人的衣食住行太过了解,这些都是刻在我记忆中的印象,我想把它们还原。”陈老对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惠安即将逝去的旧农村风情有着一份怀念。

  19日,记者慕名来到这个开放不久却吸引了众多目光的民俗馆。只见古厝外围被新式围墙围着,里面整齐摆放着农用水车、风谷机、寻粪篮等各式不常见的农具,还有一些连80后、90后的年轻人都叫不上名字的物件儿。

  近200平方米面积的古厝内,上千件物件按时期、分部分展示了当地的农耕文化、渔民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惠安女、惠东女服饰色彩清新。陈木春告诉记者,“这些衣服很难得,其中有些是九十岁阿婆捐过来的年轻时衣服。

  “我这里面确实有不少‘宝贝’。”在陈老眼里,一张清末的眠床,一把民国时期的雨伞,一架新中国建立后的广播筒,一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夜壶,都记录着近代100年来民间的故事,都是不可替换的珍宝。

  惠安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和泉州湾之间,拥有“中国魅力乡土民风名镇”和“全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美誉,惠安农村保留了福建东南渔村最古老的文化。其中惠安女服饰、惠安雕艺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整修了自家的祖厝,希望让这些已经遗落的记忆物件,重新走进大家的视野。”陈老坦言,看着新式农村里一幢幢洋楼拔地而起,自己早就有这个想法,要把大家以前的记忆寻回来。

  “然而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陈木春自述,之前自己一个人走村串巷,亲自搜寻这些被遗弃的东西,刚开始被人家认为“”,“后来慢慢大家都认识我了,知道我家底殷实,以为我要凭这个发大财。

  尴尬辛苦之余,让陈老欣慰的是,很多朋友知晓此事后都乐意帮忙寻找,妻子女儿也很赞成。“这个民俗馆要一直开下去,如果我不在了,我老伴还会接着看管下去。

  开放还不到一个月,民俗馆便吸引了周边许多人成群结队过来参观,有些人看到当年熟悉的水车、用具等,不免唏嘘,“如今生活好了,这些东西是越发难得一见了。

  据介绍,该民俗馆将成为惠安县青少年教育基地。陈老说,后面还有200多平米的房子,是自己兄弟的,可以打通,进一步扩建。“我觉得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思还不够,希望大家也能够重视,这样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

  作为农耕文化的记录,近年来不少老农具已渐渐从中国农村消失;而原本司空见惯的起居用品,也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逐渐被现代化工具所替代。自称“老农民”的陈木春说,“民俗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原貌,不应被遗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