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在福建】永春纸织画:千年绝技尽显朦胧美

11.08.2018  20:04

  

  永春纸织画进校园,老艺人林志恩的指导学生(资料图)。新华网发 (康庆平 摄)

  新华网福州8月11日电(王雄)“很多人说我对纸织画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或许是吧,我真的愿意为民间草根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8月3日,年逾古稀的福建永春纸织画传承人林志恩,抚摸着工作室内与他天天打交道的宣纸、画笔和切刀,动情地说。

  纸织画是永春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品,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林志恩从1963年底开始学习纸织画制作,至今已有55个年头,有十多件纸织画作品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

  “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说起纸织画,林志恩如数家珍。据他介绍,由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盛唐时期永春就已经有九家以专营纸织画为生的作坊,宋代时纸织画远销南洋各埠,成为富贵人家的柜中珍品。

  永春纸织画的主要特征是在宣纸上作画后再用特制的小刀裁成不到2毫米的经线,另用宣纸切成同样宽度的纬线,放在纸织机上编织而成,绘画与编织融为一体。

  “近看纸痕交织,好像一个又一个有规律的色块,远看就像是有一层薄薄的纱覆盖在上面,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林志恩介绍说,古诗有云“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说的就是纸织画“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的朦胧美。

  如许多传统技艺一般,永春纸织画也曾几度兴衰,险些失传。2011年,永春纸织画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目前,永春仅剩20多人专业从事这项千年“手上绝技”,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

  如今,当地政府和纸织画传承人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纸织画活下来、活得好,传下去、走出去。 2014年,永春县首个以纸织画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创意园成立;2016年6月,由林志恩主笔编写的永春县首本非遗乡土校本教材——《永春纸织画进校园》出版,并于当年9月在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启用。

  在林志恩看来,纸织画要发展,还要不断创新。这些年来,林志恩将所学的西洋画素描、色光变化技法,应用到纸织画中去,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纸织画新风格,并首创双面纸织画,代表作有《双面双猫》等。此外,林志恩更注重图画的立体性,主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在编织方面,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制作流程,分别自制“竖式编织机”和裁纸、编织同步运行的“机械纸丝编织机”,既提高了密度,也提高了效率。

  “让古老的纸织画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有生之年,我仍然会为纸织画的传承和发展尽绵薄之力。”林志恩说。

  2016年6月,由林志恩主笔编写的永春县首本非遗乡土校本教材——《永春纸织画进校园》出版,并于当年9月在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启用。新华网 王雄 摄

  林志恩从1963年底开始学习纸织画制作,至今已有55个年头,有十多件纸织画作品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图为林志恩给画作上色。新华网 王雄 摄

  林志恩纸织画作品《永春东关桥》。新华网 王雄 摄

  林志恩自制的“竖式编织机”。新华网 王雄 摄

  永春纸织画进校园,老艺人林志恩在指导学生(资料图)。新华网发 (康庆平 摄)

  永春纸织画进校园,老艺人林志恩的指导学生(资料图)。新华网发(康庆平 摄)

  永春纸织画进校园,五里街中心小学学生在编织纸织画 (资料图)。新华网发(康庆平 摄)

  这些年来,林志恩将所学的西洋画素描、色光变化技法,应用到纸织画中去,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纸织画新风格,并首创双面纸织画。图为林志恩创作的双面纸织画屏风。新华网 王雄 摄

  纸织画是永春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品,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图为林志恩在演示架式纸织机。新华网 王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