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检察机关守护海洋生态环境纪实

10.06.2022  17:3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福建依山傍海,以山为脊,以海为怀,3752公里绵长海岸线宛如蓝色飘带环绕八闽秀美山川,1546个海岛在东海之滨星罗棋布。

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福建是海洋大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福建检察机关牢记嘱托,树立陆海统筹理念,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推动构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大格局,为这片蓝色疆土添上一抹检察蓝。

”好有我,检察有为。

围绕《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动海洋经济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福建省检察院探索打造“打击监督并重、生态公益并举、检察行政并联、海湾陆岸并治、法治综合并施”的“五并”海洋生态环境检察保护模式,成为“守护海洋”福建“新样本”。

宁德三都澳海上渔村。宁德市检察院供图

一片海洋蓝:用心守护清流入海

每到夏天,福建第一大岛平潭海边会出现“蓝眼泪”美景, 神奇的海上“蓝眼泪”,在海浪的拍打下, 绵长的海岸线,变成了晶莹的蓝色。璀璨蓝光,犹如银河星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望。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在这里履职,我们着眼海岛生态环境特点,着力打造海洋检察品牌,更好地守护碧海银滩”。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检察长王桦说,当好守岛人,守好“真宝贝”,检察护海责无旁贷。

2021年3月,平潭检察院从涉海洋公益诉讼大数据平台发现,裕藩湾海滩疑似存在水产养殖污染,周边林地有多处污水区。随后,检察官开展调查取证,进行现场采样快检,结合专家分析意见,迅速锁定违法行为和违法主体。

养殖手续不齐全,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海,养殖垃圾随地丢弃,造成养殖场周边海水、海滩、沿海防护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通过深入调查核实,平潭检察院发出三份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联手整治污染问题。

检察建议发出后,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联合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责令关停和整治违法用海养殖场12家,补植受损沿海防护林98.8亩,清理十多吨养殖固体垃圾。平潭检察院还在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专家支持下,随案提出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意见被相关部门采纳,助力该区启动“裕藩湾”整治获中央专项修复资金支持。昔日养殖污染区蜕变成滨海沙滩旅游岸线。

保护好这一片海上绿洲和一汪湛蓝海水,平潭检察院立足实验区生态环境实际,开展“海洋生态品牌年”系列活动,形成了“惩治犯罪+综合治理+公益联动+智库协作+生态修复”五位一体工作模式,为实验区绿水青山筑起一道法治屏障。

海纳百污,陆源污染随江河入海。数据显示,海洋污染物80%以上来自陆源。“充分认识陆域和海域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我们实施陆上与海上共同治理与防护。”福建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谢辉鸣介绍,全省检察机关依托全覆盖派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密切关注入海河流上下游水环境,抓好陆源污染和排污口治理。各沿海地区检察院抓住“公益”这个核心,采取针对性监督措施,推动职能部门切实防止陆源污染入海。

在福州市长乐区漳港海岸线一带,13家酒楼长期以来将餐饮污水通过窨井、管道等排放入海,污染海域水质。该区检察院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促进相关主管单位开展半年集中整治活动,将涉案海域餐饮污水全面对接污水管网,实现入海污染零排放,破解遗留已久的沿海餐馆排污难题。同时,长乐区将这项工作全面铺开,实现沿海乡镇全覆盖,全力从源头上防治污水排海。

江海不择细流。全省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积极参与保护“清水蓝天”、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部署开展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特色专项监督活动,推动重点流域、近岸海域、矿山生态等综合治理,推行“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共护绿水青山,让源头活水汩汩来,送一江清流奔大海。

检察蓝”守护“海洋蓝”。东山县检察院供图

一曲珊瑚颂:织密法网打防并举

霞光之城 ,浦上创奇。

霞浦县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滩涂,海边千变万化的景致,梦幻的色彩,成为广大摄影旅游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然而,就在这番美景之下,不和谐的景象也时有发生。

霞浦人陈某等为获得高额利润,出海捕捞红珊瑚,还从他人低价收购红珊瑚高价卖出。案发后,警方共查获40余公斤红珊瑚。这起涉案价值1400多万元的非法交易、运输红珊瑚制品案,霞浦县检察院依法严捕快审,高质效办结,7名被告人依法受到了严惩。

在东海绿洲,福建第二大岛东山县,这里是省级珊瑚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680公顷,是以造礁石珊瑚群落为主的珊瑚栖息地,其中8种造礁石珊瑚列入世界濒危保护物种,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南中国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区。对珊瑚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东山县检察院在打击涉海洋生态犯罪的同时,注重预防在先,将监督关口前移。

去年,检察官在海域日常巡查中发现,珊瑚保护区内,有人私自设立栈伐式潜水点,违反了不能在该区域设置渔排养殖、潜水行为和捕捞海产品等禁止性规定。针对涉海领域案件大部分发生在海上,证据容易灭失,固定证据存在一定难度,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导相关部门及时收集证据,当场查获两家渔排上的潜水蛙人服、采挖工具以及放养在网箱里的海胆等海产品。

为此,该院向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向违规使用该海域、危及珊瑚生态的当事人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加害者立即停止在珊瑚自然保护区设置海上构筑物的行为。《通知书》下达后,相关当事人自动拆除了海上构筑物。

检察蓝,守护珊瑚红。此举既节约了司法成本又画出了法律红线,起到以儆效尤的法治效果和震慑效应。该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田瑞硕告诉记者,在办理破坏海洋生态案件中,检察机关还引导犯罪嫌疑人缴纳生态修复资金购买尾鱼虾苗,在珊瑚自然保护区海域进行增殖放流,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为避免破坏珊瑚自然保护区现象出现反弹,东山县检察院牵头县公安局、海洋与渔业局、海警站、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部门会签《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共建协议书》,建立日常联合巡查、联合执法司法机制,携手密织防护网,让海底家园成为珊瑚安宁的栖息地。

打好海洋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检察机关紧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打击非法采捕交易红珊瑚专项整治等活动,不断促进涉海行政监管执法力度和执法规范。2015年以来共批准逮捕此类罪案12件13人,提起公诉34件54人。

结合涉海刑事案件特点,各地通过增殖放流、劳役代偿、海洋牧场等方式,立体化修复被损害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方式呈现多样化。在东山,近年来共回填海砂约40000立方,增殖放流鱼虾苗2亿余尾,清海面积约6695亩,督促回收和清除海漂垃圾36吨。

平潭象鼻湾,碧海银滩海天一色。平潭实验区检察院供图

一起来守护:部门联动沿海联盟

三都澳,位于宁德市东南部,毗邻鉴江半岛和东冲半岛,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这里是中国大黄鱼之乡。

近年来,宁德市全面开展海上综合整治,清退违规养殖渔排。对木质、泡沫渔排升级改造后,海洋环境焕然一新,三都澳碧波万顷,海水一片湛蓝。

然而,从今年初开始,三都澳海域海漂垃圾突然多了起来。该市蕉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发现,这些垃圾疑似从罗源海湾漂浮而来。后经查实,罗源县鉴江镇养殖户使用的养殖渔排,还是传统的泡沫浮球和木头制成,泡沫浮球和木头陈旧老化后形成了海漂垃圾。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些海漂垃圾随着洋流漂到了三都澳。

应对海洋生态环境跨区域性的特点,发挥检察一体化工作优势,做好跨区域海洋生态保护工作。”谢辉鸣介绍,罗源县检察院根据省院《关于一体化办理环三都澳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要求,开展调查取证工作。随后向负有监管职责的三个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对海漂垃圾进行专项整治。

落实检察建议,鉴江镇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海漂垃圾清理保洁队伍,定期清理、打捞海漂垃圾。同时,建立了海漂垃圾治理长效协作机制,把海域管理好。

海洋是一个整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发力、一同努力。福建省检察机关遵循检察权运行规律,积极探索实践,健全完善一批符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特点和规律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一体化办案机制。福建省检察院制定《关于建立公益诉讼一体协作办案机制的工作意见(试行)》,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的纵向联动、横向配合,通过督办、参办、提办、领办、交办等多种方式,指导下级检察机关办理海洋公益诉讼案件,推动形成以省检察院为龙头、设区市检察院为主体、基层检察院为基础,指挥有力、协作顺畅、上下联动的一体履职工作新格局。

完善与行政部门沟通协作机制。着眼多赢双赢共赢目标,在2019年“世界海洋日”,福建省检察院与相关部门会签《关于在涉海洋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建立以信息数据共享、情况通报、协作配合、线索移送、证据收集等为内容的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共同突破职能部门“壁垒”,合力守护蔚蓝大海。

构建跨区域海洋保护协作机制。在省检察院组织指导下,平潭检察院牵头沿海六个设区市检察院共同签署《守护福建海岸线生态检察协作机制》,建立跨区域案件管辖移送、办案协作会商、联合恢复整治等机制,共同为海洋强省建设构筑一道司法保护屏障。

海者,闽人之田。“全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海水质量总体良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5.2%”。5月31日,福建省政府发布2021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检察蓝”守护大美福建,让山更青、水更绿、海更蓝、沙更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八闽大地铺展开来。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