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本地农业企业赴台跨海借将

10.07.2014  11:45

虽然就业市场上涉农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农业企业一将难求,但是在志愿填报时农林专业并不受考生青睐。业内人士建议,农林人才长时间内供不应求,同学们完全可以破除陈见,选择填报“未来发展势头很好”的农学类专业。

   招一名农林类人才真的很难

  “要招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很容易,但是要招一名农林类人才真的很难。因为需求岗位多而毕业生人数少,农业人才的校园招聘已变成了卖方市场。”晋江市园绿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金东告诉记者。

  资深人力资源猎头郎越时表示,近年农业板块的人才饥渴表现得特别明显。在“挖人”业务中,农业企业所占比例超过50%,远远高于往年热门的IT行业和房地产行业。

  而对于南安翔云的第五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卓炳连而言,因为本土农业人才“想招也不好招”,求贤若渴的他只好跨海借将,从台湾的中兴大学引入两位教授级的高级人才和5位农业领域的高级工程师,而该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他从台湾延揽过来的。

   品种改良和创意人才最稀缺

  “荷兰每平方公里耕地养活420人,每亩年产出达3万美元。而在本地,目前很难实现这样的产出与效率,因为缺乏技能人才。”林金东表示,总体来说,农业经营管理类人才和农业科技类人才的奇缺,是发展现代农业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品种改良方面的人才,是最迫切需要和最稀缺的。”卓炳连告诉记者,祖国大陆从台湾引入的果蔬品种往往在两三年之后就跟不上台湾同类产品的品质,原因就在于,台湾的农业企业会有专门的团队持续在做品种的改良试验。因此,品种改良方面的专业人才,是目前最急需的人才。

  而对于休闲农业而言,创意农业人才则是目前最为稀缺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被赋予了服务城市经济与满足城市需求的功能。其发展不应只是产量的增加,更在于通过恰到好处的创意,提升农产品(行情,问诊)的质量、培育特色和打造品牌。”创意农业专家章继刚博士表示,本土的创意农业产业不仅高端人才稀少,就连中低端人才也十分紧缺,人才已成为制约创意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此外,相对于专门人才,复合型的农业人才更是“一将难求”。农业的产业链越来越长,从种养、加工到流通销售,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这种复合型的经营人才目前奇缺。

   农业人才缺口很大

  “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9年,我国农业院校从原来的68所,缩减到现在的20多所。”泉州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农业的人力资源水平远比不上资本对于现代农业的跟进速度。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仅有0.2%的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而且,除了东北地区略高于平均水平,东中西部这一比重均是0.2%。

  记者也了解到,今年福建农林大学农林专业大类面向省内的招生计划数是424人,非农林专业是3139人,而其他院校除了厦大的农业生物技术系等少数专业之外,极少开设农林专业。因此,省内每年培养的农林专业学生少之又少,而如果按照联想佳沃(联想控股的一家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每三百亩土地有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基地主管”的理想配置比,农业人才缺口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