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了首位“国医大师”

30.06.2017  18:38

  福建名老中医不少,过去尚无一位“国医大师”。今天!闽派“国医大师”实现零突破。

   6月29日,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30人名单在京公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杨春波荣获“国医大师”称号,成为我省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医师。  

  “国医大师”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起,对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5年以上、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的中医大家的评选和表彰。

  首届“国医大师”评选工作于2008年开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国医大师”每5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30名,截至目前一共举办了三届。也就是说,目前全国荣获“国医大师”称号的仅有90人,而获此殊荣的都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贡献突出、影响巨大的中医大家,是国之瑰宝。

  

    

  

  杨春波,83岁,福建省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从事中医药工作63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他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百名入选老中医之一,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13年,被评为福建省名中医,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已从事医疗、教学、科研超过55年。看好病是“”,有学术思想是“”,能把“”讲得通俗易懂,更见功力。杨老就是这么一个能把“”讲成大白话的大家。以下是过去海都专访杨春波的文章。

 

  奥运冠军拔火罐,与李时珍的小毛驴

 

  杨老说,中医几千年,为何能生存到现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为它有用,而且很方便。这次奥运会,外国的奥运冠军都拔火罐,说明西方国家都在研究中医中药。

  杨老说,目前确实存在中医西化的问题,用西医的标准来判断中医,这肯定是不行的。中医学也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方向,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它。就像火车一样,要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苏联的火车是宽轨的,我们中国是窄轨的,不能用宽轨来要求窄轨。

  杨老也承认,中医是有局限性的,再著名的医家都要受到它自身的局限性,还有历史条件的限制。比如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估计他骑着毛驴走路,花了30年才写成,现在有动车,那就用不了30年。所以中医也要积极借鉴现在的科学技术,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探索中医的理论、疗效和作用。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福建人常见的脾胃湿热,怎么判断主症是什么?临床每天看病,那不行,那是零星,没有一定样本的调查,不容易发现它的规律或者说发现比较慢。 所以,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带领团队借用现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做一些临床调查。最后形成了理论,在全国中医脾胃领域发出了福建的声音。

 

  中西医结合必须1+1>2,否则何必结合

 

  关于中西医结合,杨老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一条路,但中西医结合绝不是简单地中医+西医。

  在他看来, 中西医结合就是要在理论上找结合点 。他举了个例子:西医叫福州,中医可能叫榕城,本质就是一个,叫法不一样。那么中西医结合就要找出榕城和福州是不是一个东西?“ 中西医结合在疗效上要高于原来的西医,也要高于原来的中医,这才是结合的目的,否则何必结合呢?”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中西医)要握手啊!中西医结合就是这个道理。”在杨老哼唱的儿科中,中西医结合意义变得浅显易懂。

  他又举例说,溃疡性胃炎,用西医治疗,胃粘膜愈合快,但资料表明西医治疗复发率比较高,若加上中医治疗,可以减少该病的复发率。

 

   60岁中医黄金期,老中医经验不能丢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春波传承工作室

 

  杨老一直认为,中医的发展,还要用传统的方法来研究,来发展它。 用传统的办法来看病,用传统的办法传授经验,用传统的办法来研究中医学术。  

  为此,去年1月, 他和福建十几名老中医一起筹建了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会分会,是全国中医首个传承研究会。  

  杨老说,中医成材比较慢,要很多临床的磨练来积累经验。中医的60岁,这是中医的黄金期。但许多中医60岁就要退休了,这个时候退掉,是一种损失。虽然退休也能看病。但他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不能丢掉,最好能继承下来。

   如今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会分会已经囊括了福建众多名老中医,整理他们的学术思想,以便更好地传承。

 

  脾胃湿热者,少吃油腻凉性食物

 

  杨老及其团队通过临床调查发现,胃病和慢性湿热病息息相关。 湿热就是湿和热两个结合起来的一种病,可以不同程度存在于人体的十几个系统疾病中,不仅仅是消化系统,包括循环系统,血液、神经系统等等。湿热病来得慢,去得慢,湿热病就跟年轻男女谈恋爱,结合起来,难分难舍,疗程比较长。

  他说,中国传统的概念,胃病过去都要吃羊肉,吃猪肚。因为过去生活没有现代好。按中医的话来讲,虚寒的病多,需要吃温补的东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球气候的转暖,湿热的病越来越多,这就不能补,跟过去不一样。

  所以门诊中看到脾胃病人舌苔厚,他总会交代两句:第一句胃病期间,油腻的不能吃!比如鸡、鸭,猪肚,牛肉,羊肉等等,不能进补。因为太油腻了,也使得湿热黏着,湿热是黏着之邪,不容易解退。

  第二句:凉的东西不能吃,比如豆腐,大白菜,白萝卜,蛏,蛤,妞央,海蚌,燕窝,鲍鱼,海参,白木耳等。因为太凉会助湿,湿气更重了,不容易褪。

 

(海峡都市报记者 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