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工以技改发力为“质”“量”护航
福建新闻网3月20日电 (陈龙山 谢坤霖)在晋江市安海镇前埔工业区晋工机械厂区后面,一片占地面积200余亩的场地上伫立两栋钢结构厂房,超百部装载车、叉装车和挖掘机整齐有序地停放着,场面壮观--这就是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工”)技术改造的大手笔投入一个外在形象,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内部生产方式的改变亦翻天覆地。
“此次以新厂建成为契机,将实现年生产能力达10000台轮式装载机、3000台挖掘机宏伟目标,另一方面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改变,从软件到硬件焕然一新,在同行业中也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产品质量也‘更上一层楼’。”晋工总经理柯金鐤介绍说。
晋工于1979年投产至今,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中亚、非洲、拉丁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参与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国家大剧院、南水北调工程、福厦高铁和国内首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等大型项目的建设。
2011年,正值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却受限于旧厂房的落后生产方式和场地约束等因素,怀着对机械工业未来市场的良好预期,公司决策层开始规划下一步发展。“当时公司邀请了国内顶尖的三家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定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规划方案。”柯金鐤总经理娓娓道来。
此后,一张宏伟的蓝图由纸上在广阔的大地上慢慢铺开来。晋工生产副总经理胡炜回忆说,“从前期的厂房设计到后期的车间工业设计都参照了行业最高和最先进的标准进行规划,大到生产工艺布局、通风排气系统、安全通道设置,小到洗手间的高标配置一应俱全。”
步入新式的装载机生产车间,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宽敞整洁,下料、焊接、喷漆等数道工序形成一个流水线作业,装配流水线、喷漆流水线等自动化设备颇为壮观。胡炜边走边介绍称,“晋工还斥资引入激光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以及一批数控设备,部分流水线深入地下近5米空间,而大型机器设备更是深达10米。”
“技改项目投入后,公司自动化程度提高到了70%,部分下料工序更是达到90%以上。”胡炜粗略统计下,同样的员工数量以前同期生产1500台,现在则能生产6000台。“公司也因此于2014年入选泉州市‘数控一代’机械产品示范企业。”
据介绍,除了下料环节引入了先进设备,晋工还引入自动控制喷漆线,实现了去人工化操作,仅部分工序需要少量员工“把关”即可;此外,晋工还规划在焊接工序全面引进机器人作业,投入后每台焊接机器人能取代3名焊工。
“以前员工都是拿着‘土家伙’干活,哪里需要修补就在哪里敲敲打打,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质量也无法得到全面保障。”胡炜深有感触地说,精准化生产机器设备引入后,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不过,近两年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由于受到城镇化建设、房地产开发和矿山开采的诸多外界因素影响,机械制造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被业界称之为已经提前进入“战国时代”。市场环境的变化,让晋工这一技改项目落地显得“生不逢时”。
“机械工业是一个受宏观大环境影响很大的行业。宏观大环境好,各种基础设施、大型投资就会出现,工程机械的需求也就随之水涨船高,反过来也是。”柯金鐤分析说,虽然目前发展速度放缓,但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走向仍一片光明。“只要有建设的地方,就需要工程机械,对于企业而言,能否顺应大环境的变化研发出适合市场的产品才最关键。”
胡炜在采访中一语道破说,借助此次技术改造项目的契机,除了利用技改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晋工还在整机驾驶室内进一步人性化设计,安上空调、音乐播放系统并装有隔音降噪材料,这些功能的改善,恰恰迎合了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需求。
“目前,晋工装载机市场占有率为5%左右,细分领域的叉装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50%。”胡炜欣喜地说,国内首创的叉装车已经成了装载机、挖掘机之外晋工的又一拳头产品,在全国机械市场首屈一指。
据悉,长年累月对技术改造的投入,晋工已拥有23项授权专利,多次荣获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产品被专家组鉴定为国内技术领先水平。此外,晋工还被认定为福建省技术中心、福建省土石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福建省战略性新型企业、泉州市技术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