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2015.4.20:重视发掘福建地方文化资源

20.04.2015  17:29

日期:[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

-- 求是 --

版次:[ 11 ]

以我之见

重视发掘福建地方文化资源

朱晓慧 郑建岚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浪潮汹涌的今天,要通过大力挖掘、开发并整理传统文化等形式,充分开发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加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同时,应大力提倡经典阅读,让我省地方文化的精髓进入高校课堂,更好地传承我省地方文化的优良传统,使其成为我省文化的支撑力,以其内在的精神特性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

      福建位于祖国东南,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纵观闽地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晨星,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镇。近年来,我省社科界研究者在福建地方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此同时,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面临新的挑战。例如,我省类似研究的项目平台少,研究者缺乏研究经费。此外,如何将我省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省的形象;如何将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提炼,浓缩成能体现福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各类读本,更好展示、弘扬我省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如何将这些成果提炼为高校素质教育教材,使我省高校学生有机会汲取地方文化资源中的宝贵营养,从而了解福建,热爱福建,激发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心。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若干建议。

      加大对福建地方文化研究的倾斜力度,在每年的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以设置“青年项目”、“博士项目”的模式,增设福建地方文化研究专项,让更多研究者获得研究平台。

      加强福建名人文化研究。在福建千百年辉煌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名人,这些名人的事迹集中体现了“福建精神”,但此方面的研究和传播尚弱。如我国文化史上杰出的福建历史名人叶向高、林纾、陈衍、林旭、高梦旦、李拔可、吴曾祺、林白水、郑贞文等等,许多青少年对他们并不了解。目前,省社科联已启动福建省社科普及丛书人物系列的编写工作,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应在普及的基础上,加大对福建历史名人及其著作的研究力度,使普及传播和挖掘整理两翼共同发展,以提升我省文化建设水平。如郑贞文的《闽贤事略初稿》共收录福建历史名人70位,建议将本书整理再版,既可作为对外展示福建文化魅力的载体,又可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代表性著作,还可作为高校学生省情教育的读本。

      编辑《福建文献简明读本》。依托福建工程学院编纂出版的《福建文献汇编》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其中体现福建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如朱熹、蔡襄、何乔远、黄道周、李光地等人的著作)进行摘编、校注,出版发行,作为普通读者与大学生了解福建历史文化的一个便捷窗口。

以我省历史文化为主体,编写系列教材。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2014年该校推出以学校创办人林纾作品为主体的《林纾读本》,同时开设《走近林纾》全校性公选课,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领略林纾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受到学生好评。

      整理与再版闽籍学人所编教科书。鸦片战争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福建知识分子积极投入思想启蒙运动,涌现出严复、林旭、陈宝琛、陈衍、陈璧、林纾等维新启蒙思想家。他们或开设学堂,或编写教材,传播变法图强的思想。例如,林纾编有《中学国文读本》、《修身讲义》、《浅深递进国文读本》等教科书。这些教科书蕴含了新思想、真学问。建议重新整理出版,作为大学生的辅助性读本。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