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打通农业用水“最后一公里”

18.11.2015  15:48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资产构成复杂。一段时间以来,管护责任不明、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不过,在德化、永春两地,记者看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却没有这些问题。

      一个电话,管护员立即出动

      台风“杜鹃”过后,德化县美湖镇小湖村的小农水管护人员刘玉正每天都花1个小时巡查自己负责的3公里农田灌溉渠道。

      “台风天雨水多,上游的树枝、垃圾冲下来,水渠容易堵塞。”刘玉正指着田间长势喜人的晚稻说,如果不及时清理,供水不足影响了收成就很可惜。

      小湖村的8个自然村落现有小湖渠、赤湖圳、东坑里圳、东圳、李乾圳、浮古寨圳等灌溉渠道,总长11.6公里,灌溉耕地面积760亩,由3个常住居民担任管护人员。

      “除了及时清理、修复水渠外,每年我们还要分3次手工清理水渠边的杂草。”刘玉正说,当管护人员的这3年,他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村民一打电话来反映水渠问题,就马上去解决。

      一个电话就到问题现场,管护人员为何能如此认真负责?

      “村民的反馈对管护人员很重要,县里通过乡、村对他们的考核进行补助发放。如果他们的评级是‘优’,管护1公里1年可以拿到1500元,平均1个月能拿375元。”德化县美湖镇党委书记林金雪介绍,如果管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那么补助会被酌情扣罚,“去年,就有两名管护人员没有及时疏浚渠道,被扣罚”。

      据泉州市水利局水利科科长陈国庆介绍,德化县出台《公益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暂行规定》,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聘用205名工程管护人员对产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合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直接服务于农村公众生产生活的小型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等公益性农田水利渠系进行管护,共管护267公里农田灌溉渠道,确保了农田旱涝保收。

      权有所属,水利资产可盘活

      在永春县桃城镇仑山村,源源不断的流水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丰收,也带来了发展乡村游的机遇。

      走在这个满目葱郁、稻谷连片、瓜果飘香的山村,很难想象村民们曾经饱受缺水之苦。仑山村支书陈志鹏回忆说,以前村里的水渠都是容易塌方的土渠,加上没有明确的维护管理人员,动不动就缺水,他们只能种单季稻;很多村民嫌种田效益低,就外出打工,不少农田抛荒。

      “村里的水利设施改善了,也领到了县里颁发的‘小农水’产权证,还明确了专门的管护人员。”陈志鹏说,村民们用水就不愁了;不仅可以种双季稻,搞果园、搞苗木,发展观光农业也完全没问题,村民收入都增加了。

      除了仑山村,永春县在桃城镇的洋上、外坵、上沙等村陆续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通过申请、调查摸底、公示及登记等工作后,印发了首批76本产权证书。

      “确权仅仅是创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的开始。”永春县水利局局长郑双伟介绍,在县里颁布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上,明确登记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权利人和他们依法享有相应水利建筑物设施(不含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同时规定了权利人应当承担本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义务,以及保证工程安全和水质达标等责任。

      为了让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持续发挥效益,永春县相关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0月29日,永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由人行永春县支行、泉州银监分局永春办事处、水利局联合制定的《永春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登记及抵押贷款暂行规定》,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抵押贷款。

      政策一出,泉州市金斗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老板郑建文就咨询贷款事宜。郑建文说,他的茶场花了400万元建设小(二)型水库、蓄水池、灌溉、喷灌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茶叶产量增加了,品质提高了。“现在水利资产可以盘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就少了”。

      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黄明聪表示,永春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是一项很好的尝试,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变身”为可以盘活的资产,可以有效推动民间资本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投资,也能够激发权利人更好地管护农村小型水利设施。

昨日我省局部发生暴雨
受副高边缘以及低层切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30日6时~31日6时统计,共有20个县(市、区)的37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武夷山市雨量超过100毫米为123.水利厅
昨日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
受副高边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29日06时~30日06时统计,共有30个县(市、区)的75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漳平芦芝镇和城区雨量超过100毫米,以漳平芦芝镇的117.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