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尤溪:农村居家养老在路上

21.05.2014  19:02

(2014年5月14日)

  核心提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居家养老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当前我省城镇居家养老已有一定进展,但农村居家养老却严重滞后,不少地方甚至仍处于空白状态,亟须引起重视。

  尤溪,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山区县,农村居家养老事业走在了全省前列。他们注重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结合各乡村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探索适合当地的农村居家养老路子:或互助互帮,老有所养不孤单;或搭建平台,老有所乐也有为;或创建基金,老有所依有保障。

  立夏时节,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层层雾气从山脚下袅袅升起,朦朦胧胧的尤溪县梅仙镇经通村宛若仙境。

  “我们村美吧?更美的是我们老人的生活,居家可养老,享乐家门口。”山回路转,记者来到坐落在山坳里的村居家养老活动中心,正在乐器室拨弄月琴的79岁老人陈文成乐呵呵地说,自从去年底有了“老人之家”,村里两百多号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感谢政府,感谢村党支书肖绍宝”。

  陈文成的话道出了村里老人的心声。今天,近6万尤溪农村老人享受到了居家养老的惬意生活。

  互助结对老有所养不孤单

  “前不久,我们刚送走西城镇麻洋村的白血病老人何秀梅,她走时很安详,一再说是互助会让无家可归的她多活了7年。”记者来到西城镇老人互助会所在地“卢家大院”时,73岁的余生和谈起了互助会的事:何秀梅非常不幸,和丈夫离异后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处于上无片瓦下无块砖的境地。她虽不是会员,但互助会一视同仁,及时帮她向政府申请了补贴,还在大院里安排房屋让她住,7年间精心照顾。她的病情一发作,互助会总是出钱派人送她到医院抢救,轮流看护,最后给她送终。

  西城镇老人互助会创办于1987年,目前共有3831名会员。27年来,互助会不仅为会员提供养老服务,为1808名老人送终,而且还不断拓展服务范畴,为全镇农村居家老人特别是孤寡等特困老人提供帮助。

  “互助会能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互助会会长梁士辉说,“卢家大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9000多平方米,共200多个房间。政府给政策,将大院委托给互助会管理使用,大院里开设老年大学、活动中心、图书室、健身休闲馆等,让农村居家老人有了学习活动的场所;同时,允许将大院里部分房屋出租,租金作为互助会开展活动的补贴经费。

  “我现在是白天过去照看大娘,前10年还每天晚上过去陪她。大娘80多岁了,身体不好,腿脚不便,生活难自理,儿女又都在外地打工。”9日,西滨镇过溪村70岁的张秋英告诉记者,她是村里老人服务队的志愿者,结对照料空巢老人蔡春英,10年来,她每天风雨无阻。

  过溪村是水口电站库区淹没复建村,村里留守的老人大多为空巢老人,有些体弱患病的失能老人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村里专门组建了一支以村两委、党员和热心村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与老人结对帮扶,提供生活料理、精神慰藉、医疗康复等服务。

  “如今,西滨镇21个建制村,村村都建有像过溪村这样的志愿者队伍。”西滨镇党委书记林志祥说。

  搭建平台老有所乐也有为

  上午近11时,西滨镇西洋村的“幸福养老大课堂”里,20多位老人正在观看视频,还有不少老人在活动室里聊天、打牌、看电视。“今天下雨人少了点,平日大课堂开课时,连周边村的老人都会来,教室、走廊挤满了人。”村老协会会长潘世淦对记者说。

  西洋村是集镇所在地,经济较发达。占地300多平方米的4层楼老人活动中心,开设棋牌、阅读、乒乓球、健身、电视、棋琴书画等活动室;一楼4个店面全部出租,租金作为老协会活动经费。去年5月,政府投入2.6万元为中心添置了课桌椅、投影机、电视机等设施,正式启动“幸福养老大课堂”。

  “我每天都来这里活动,每月固定3次的‘幸福养老大课堂’,我一节都没落下,健康养生和生产生活知识讲座最受欢迎。”67岁的蔡毓农告诉记者,他是隔壁洋中镇际深村村民,西洋村很包容,对其他村的老人来者不拒,还会提供各种便老服务。

  “我最喜欢大课堂的农技课,特别是有关果树管理的知识,”78岁的郑祥水说,他的孩子外出打工,自己种了700棵红肉脐橙,课堂上教的科学种果知识让他受益匪浅。“去年赚了三四万元,今年收入将更好。”老人颇为自豪地说。

  西洋村“幸福养老大课堂”是全国老龄委在我省设立的30个教学点之一,作为全国首家县级“幸福养老大课堂”,尤溪县的20个教学点于去年5月全部启动,县里以此为着力点,加大投入,搭架平台,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全力推进农村老年人远程教育事业。

  “幸福养老大课堂”和分布在全县各地的227所老年学校,让广大农村老人老有所学;而全县294个村级以上老年活动中心(室),更是令居家养老的农村老人老有所乐。

  创建基金老有所依有保障

  “现在不怕没钱养老了!今年过年,我们老两口拿到村里基金会发给的生活补贴2400元,政府还发了养老金、高龄补贴等。”坐在面对青山绿水的大院里,西滨镇厚丰村87岁的老人郑建裕乐呵呵地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老人说的基金会叫“厚丰老年慈善基金会”。“村里老人多,全村1000多人,60岁以上就有235人,但村财和政府的养老资金有限。”厚丰村村支书郑文武说,村里能人多,民间资本较雄厚。为此,村两委和老协会商定,成立村老年慈善基金会,引导社会力量捐款。

  去年春节,村委会主任郑建创和村民郑祖江、郑绍华向全村发出筹集慈善基金的倡议书,郑建创带头认捐20万元,当天慈善基金就募得善款102万元,今年春节又募集了11.5万元;同时决定将村企二级电站年收入10多万元用于村里居家老人的养老服务。

  基金会将两年所得善款113.5万元,投入本村能人创办的企业。“去年获得红利近15万元。”郑建创告诉记者,有了这笔钱,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今年过年每人平均获得“压岁钱”上千元,重病、失能、孤寡等特困老人另有6000元的补助,“5年后,争取实现月月给老人发退休金”。

  目前,在尤溪农村,像厚丰村这样以基金会或村企资产收益等方式,为农村居家老人提供养老金补贴或养老服务的村子已有数十个。

  “尤溪经济不发达,但资金再紧也得加快推进农村居家养老。”副县长黄金强告诉记者,县里已专门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老人活动中心等扶持力度,并在全县实施高龄补贴,今年仅高龄补贴就需580万元。虽然这两年不懈努力,但目前农村居家养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此,县里正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居家养老建设,鼓励各乡村探索创新,共同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

  相关链接>>>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村居自治组织、老年群众组织等,以村民互助为主要内容,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延伸阅读>>>

  我省提出居家养老服务目标:去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建设。在城市,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设施网点。在农村,结合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以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到201 5年,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全省所有的城镇社区和50%以上的建制村。

  我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 5年,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室)、老年学校等现有设施,完善服务、增加功能,力争每个乡镇拥有1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有条件的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老年群众组织,开展以村民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建立起覆盖全省城乡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我省加紧探索农村居家养老:除尤溪外,武平、永安、晋江3个县(市)也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

  武平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采取以老助老的服务模式。2010年初,武平着手推行村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县财政拨出34万元用于支持首批17个(每个乡镇1个)村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201 1年,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扶持经费标准和建设要求,连续3年启动80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如今,武平县214个建制村,45.8%的建制村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数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97个建制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让3.5万名农村老人同城镇老人一样,享受到亲情化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本报记者 郑美清 陈旻 通讯员 许国英)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