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改革这一年:让改革成为新福建最壮丽气象
201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注定要在中国改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亿万人民发出了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动员令。
40年来,八闽干群与全国人民一样,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打破思想桎梏,扫除体制障碍,培厚了闯荡市场的土壤,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空间,书写了敢拼会赢的奋斗故事,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改革精神,福建以全新面貌、崭新姿态崛起在祖国东南。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近18年,亲自领导和亲身参与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福建改革开放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和巨大推动。新的时期,他又亲自为福建擘画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蓝图,希望我们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开创福建发展新局面。
站在2018年这个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放眼审视。
国内外环境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改革进入新阶段,如何再启新局?这是新时代的“必答题”。
2018年收关之际,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郑重宣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93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措施,明确了我省改革开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2018年12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福州召开。“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综合改革试验田、对外开放新高地、对台合作先行区、生态文明先导区”,坚定目标,福建改革开启新航程。
一
福建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
回首2018,50项重点改革任务和66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基本完成,20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顺利实施……福建全省上下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改革成绩单。
成绩背后,是全省上下激荡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合力的决心和担当,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 各级各部门坚定的改革意志和战略定力。
航船定向,关键在党 。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和关键。
新时代的改革,更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要党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
去年初,主动对标中央,福建将“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更名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半年又改为委员会,并将省委改革办单设作为省委工作机关。名称之变,是深化,更是升华,强化的是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018年10月30日,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于伟国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科学谋划“改什么”。 省委统揽全局,把好顶层设计关,严格对标中央改革部署,认真研究、反复论证福建改革方案——
站位全局,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研究推出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标志性改革举措,勾画改革发展“路线图”;
研究审议年度改革工作要点,确定重点任务和重点突破事项,建立年度“总台账”;
组织谋划重大改革方案,26份重要改革文件,形成清晰明确的改革“施工图”。
统筹推进“怎么改”。 一整套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协作机制,推动全省改革同向同步、同频共振。
在改革推进上协同。不同改革主体间打破“一亩三分地”的界限,各专项工作小组牵头抓总,各地主动认领省委深改委交办的各项任务,各级改革办“帮忙不添乱”、“介入不陷入”。
在改革服务上协同。时间紧,任务重,不同层级的改革服务加强上下联动,密切沟通联系,建立常态化改革服务机制。
在政策配套上协同。坚持先立后破,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先行保障和引领推动作用,把改革的制度性成果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下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执法条例草案,在三个自贸试验片区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有章可循;一揽子修改无线电管理条例等5项法规,废止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6项已不适应改革发展法规。
压实责任“谁来改”。 省委紧盯责任主体,抓住“关键少数”,一条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把抓改革、抓落实的责任一级一级分解、压力一层一层传导。
既做改革促进派,更当改革实干家。
省委书记于伟国带头涉“深水”、闯“险滩”,主持召开六次省委深改委(组)会议,作出批示64次,深入基层调研31次,亲自研究推出改革文件23份,重大任务、复杂问题亲自挂帅、亲自协调,推动改革精准施策。
2018年11月27日,省委书记于伟国先后深入福州市长乐区、台江区调研。省长唐登杰多次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推进中央和省委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细化落实方案,加强统筹调度,强化督促检查。
每位常委挂钩联系1-2个有特色亮点的改革试点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全程参与、统筹协调改革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革故鼎新、守正出新。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自我革命。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唯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优化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才能保证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
机构改革,被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实质上就是科学配置党政部门权力、明确职责,构建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领导各方面工作的新格局。
此轮机构改革,我省最终设置的19个省级党委机构、41个省政府机构,从机构设置上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工作的体制优势。
二
福建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向群众汲取智慧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82次。
前进路上,人民,就是改革的依归。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获得感,检验着改革的含金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地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改革的优先领域,铁腕治理、精准发力:
福州重点督察黑臭水体治理,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治理,107条内河“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流淌出榕城最美的风景线;
2018年5月20日,在沙溪沙县段,省长唐登杰沿溪察看,详细询问流域水质及下一阶段治理计划。莆田实施木兰溪流域水质提升百日攻坚,实现流域水质功能100%达标,换了“脾气”和模样的母亲河,成为造福一个流域和城市的幸福之水。
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养老焦虑如何缓解。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为有效尝试。
已经搬家的李月英老人依然是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常客。自从这里引进了专业机构,推行医养结合,还配备了智能手环,她喜欢在这里与老邻居聊天、打牌、听健康知识讲座。她说:“不管搬去哪,还是喜欢这个五星级的‘家’。”
这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福州市已建成21个。
遵循“规划引领、规则完善、规范管理”基本思路,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什么、推什么——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多人有个家的港湾;
通过政府购买民办幼儿园服务,让幼有所育梦想照进现实;
清脏、治乱、增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战告捷;
推广军门社区工作法等19个创新项目引领社区治理走向共治共建共享;
图为军门社区让人民拥有丰富精神食粮,文化建设和发展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补齐民生短板,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人民自身的进步与价值,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绽放异彩。
改革的辩证法在于既要以人民为中心,又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
医改就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的范例。
源自福建的医改创新模式正上升为国家体制。 本轮机构改革中,国家及各级医保局相继挂牌,此举把医保、药品采购和医疗价格调整职能进行整合,牵起了医改中最大的“牛鼻子”。
医保局的“发源地”三明,对医改的探索没有止步。
三明探索实施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制度“总医院的治疗费用是全国最便宜的医院之一。”尤溪县总医院院长杨孝灯十分自信;从医40年,尤溪县西城镇卫生院玉池村卫生所村医欧文周,也觉得有了“定心丸”。
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三明组建紧密型医联体的实践。“全民健康四级共保”工程,构建起“大卫生”服务机构,为“健康福建”添砖加瓦。
改革开放的起点,就是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林权制度改革又是一例。
刚刚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福建森林覆盖率为66.80%,连续40年位列全国第一。
最绿省份,还能更绿。这得益于一场被称之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这场发源于福建、在闽西武平取得决定性突破的改革,将“群山”变“绿山”,让数百万福建林农坐守“金山”,让山区转型发展有了“靠山”。
武平县松花寨生态茶庄园因地因时制宜,找准切入点,开展差别化探索,推动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良性互动。
龙岩创新打造e龙岩“掌上政务”集成模式;漳州推行陈少华“三新三不“执行工作法,破解基层执行难;宁德探索出台“基层出题、领导答题”服务机制……不断涌现的基层创新,激荡出新时代最活跃的改革因子。
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为民造福、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必将激励人民更加自觉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三
福建改革:对准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而改革是推动发展进步的源泉,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惟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以改革破解发展之困。
发展中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推进哪项改革。
问题一:创新动力不足。
如何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是福建许多企业面临的最大的“坎”、最陡的“坡”。
福建省新型显示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一支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科技部专家带领的创新团队,积极将专利与技术成果在企业实现转化。
“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转化”,创新模式推动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自创区建设两年多来,累计推出141项创新措施,首批1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加大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建设若干高水平实验室、引进重大研发机构……一个以产业需要为导向、平台建设为基础、成果转化为目的的创新驱动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借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地东风,福州市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斩获全国首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窄带物联网商用已走在全国最前沿,数字经济发展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2018年4月22日上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助推福建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
问题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受制于区位条件、资源要素、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普遍存在,也是我省区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以改革解区域发展之“痛”,已成为全省共识。
南平建阳区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一系列“换血式”升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和泉的“外援”来自福建省投资集团。看中和泉在生物制药方面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前景,省投的资金注入,为和泉产品延长了生命线,其省国有资产投资经营主体的国企平台优势,更为吸引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增添了砝码。
和泉蜕变,只是一个缩影。
去年9月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区域发展走向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
基础设施快捷联通、产业发展合理分工、试点平台政策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发力五大重点领域,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合作大平台加快形成。
我省有1.4万个行政村,资源禀赋、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向改革要动力,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短板也能变“潜力板”。
莆炎高速仙游县游洋镇互通口。张力摄去年初,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了时间表任务图;年底,再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具体举措,建设美丽、文明、善治乡村再发力。
问题三:营商环境不优。
繁琐的层层审批受人诟病,“放管服”改革正是直面政府职能发挥的软肋、点穴制约市场主体活力痛点的关键。
去年,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上,我省厦门市的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二。
厦门,凭什么比肩京沪?
首创“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大力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场场打通营商环境“点穴通脉”的提升行动,激发和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让企业获得感更强、创业者心气更足,福建出台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13个方面41条改进措施,进一步打开市场的活力之门。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实有各类企业121万户,同比增长16%。
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省级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和全省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理事项达到86%……“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管出效率、服务更优。
泉州市泉港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的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进驻银行,利用银行24小时自助网点,填补“八小时工作制”外的盲区,为群众和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推进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聚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重点突破撬动全局,关键棋“一子落”,改革局“满盘活”。
四
福建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如何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仅检验改革者的勇气,更考验改革者的耐力与智慧。
问题导向、复制推广、推进落实,省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三个机制”,从改革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
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和目标,为全国改革探索经验,福建责无旁贷。
青山绿水是福建的靓丽名片,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花落福建,既是中央赋予福建的重任,也为福建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注入强劲动力。近三年来,《福建方案》确定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组织实施,22项在实践中已转化为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
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12条主要流域建立统一规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涌现了漳州“生态+”绿色发展模式、南平“生态银行”等一批基层首创的试验创新成果……
漳州碧湖生态公园里的亲水栈道 游斐渊摄福建基本实现了中央要求的“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
对外开放兴则福建兴。自贸试验区,被寄予了建设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厚望。
“没有自贸试验区,就没有我们的新业务。”东北理光(福州)印刷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丛感叹,多亏了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公司才能顺利投产复印机再制造项目。
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开放红利越来越多。118.04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成为深化改革“试验田”、制度创新“苗圃地”:挂牌以来,共推出实施13批339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18项,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照一码”等重大举措在内,6批136项创新成果由省政府发文在全省复制推广。
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今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一带一路”倡议中,福建迎来千载难逢发展机遇。
一声汽笛划过雨幕。去年12月底,“丝路海运”首班满载1000个集装箱货物的船舶从厦门港海天码头出发,驶向菲律宾。
2018年12月24日,“丝路海运”首班载满着1000个集装箱货物的中远海运货轮从厦门出发。这是国内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将努力打造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经贸交流新平台、新枢纽。
务实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福建与沿线国家签订多个合作备忘录,推进海陆空设施联通,双向投资和贸易更加热络,民心相交越走越近。
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在深化两岸融合中大有可为。
来自台湾的朱倚谅是平潭大厝基村村委会执行主任,给村庄注入了很多台湾管理理念。村民们觉得这个台湾来的“村长”不是“花架子”,可以让家乡变样。看着村民的笑脸,朱倚谅觉得自己没来错。
深入实施“一岛两标”,以对台融合为主线,率先实行台车入闽、卡式台胞证、五年免签注等创新举措,平潭,正全力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
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对台“31条意见”,省级层面出台了66条具体举措,推动落实台企台胞在投资、贸易、资金及通关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2018年9月3日一早,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奕廷领到了福建首张台湾居民居住证。2018年,福建完成189项中央和国家部委重大改革试点任务。中央赋予的“多区叠加”政策“好牌”,福建日渐打出发展“好局”。
改革敢字当先,改革落实在人。
允许改革有失误,但绝不允许不改革。去年6月,《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了容错纠错八种情形,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改革攻坚的主战场,广大干部无需再“一手拿剑冲锋,一手拿盾自卫”,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干部培育、考核、选拔、管理、激励的制度链条;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号召全省广大知识分子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八闽大地的改革开放大潮中;
发挥科技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正在酝酿。
做好“人”的文章,既要用对人,也要管好人。
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党的生命线。
以省委名义下发的落深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文件,认真落实“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要求,明确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27条具体措施,给出了管党治党的“福建答案”。
2018年2月2日,福建省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委组建任务。纪检监察领域,省市县三级监委全部完成组建挂牌,《监察体制改革业务运行制度框架》确立,建立健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络,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正在构建。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抓督察正是推进落实的重要抓手。
不只看出台文件多少,更要看落地有多快;
不只看任务清单有多厚,更要看解决问题有多少;
不只看表态调门有多高,更要看所在地方和部门工作变化有多大……
省委深改委统筹、专项工作小组牵头、各市县(区)作为主力军,我省打造了一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督察链条,并通过丰富督察形式,“晒账单、导压力”,聚焦“抓落实、见实效”。
本着务实、精简、高效原则,年初制定改革工作要点时,年度督察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附件。
中央20项督察重点基础上,我省自加压力,部署安排15项督察重点,严格控制督察总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基层负担。
一批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的关键改革得以落地:
全省港口管理分散、各自为政多年,“老大难”问题在强力推动的港口省级统筹改革下最终打破行政区划,实现港口整合。
协调省市两级,几经修改规划,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两个重大民生项目立项开建……
各地市也发挥主力军作用,对本地区改革举措落实情况进行督察:
泉州“全周期”跟踪督察,对新型城镇化改革、“海丝”先行区建设、群团组织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进行专项督察;
宁德对教育卫生、国企国资、乡村振兴等实施难度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任务开展集中督察……
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实实在在的发展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检验和印证了改革成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纪念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新优势。
时代催人奋进,目标鼓舞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更有理由坚信,新的时代,福建必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开启一段更加辉煌的改革新征程,使改革成为新福建建设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记者 兰锋 郑璜)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