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战“疫” 守住“粮仓”保市场供应
“在应对市场各种变化,尤其是应对疫情影响方面,我们盯住了‘稳’字这个目标,充分调动粮食加工、贸易民营企业的市场调节作用,凝聚合力,开仓放粮,平价保障市场供应。”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粮储局局长颜希鸿如是说。
福建省浦口粮食批发市场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有着漳州“大粮仓”的美称,全区24家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就有22家盘踞于此,占据漳州粮食保障供给量的半壁江山。目前,该市场年销售大米超过32万吨,面粉8万吨左右。
如此重要的粮食供应龙头,拥有怎样的粮食购销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如何,对于漳州全市乃至200公里半径范围内莆田、龙岩、潮汕等周边城市的粮食供应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涨价”:米商担道义
兴浦米业将仓库里库存的稻谷进行加工,满足市场需求。 林聪华 摄今年1月底,正当大家宅家过春节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大米供应市场的宁静。
漳州市各级粮食主管部门、粮食协会迅速行动,一方面根据库存的“家底”,组织企业提前复工复产,加大市场粮食的投放量,让市民可以随时买到大米;另一方面,发动全市8家较有影响力的大型粮食加工、贸易企业,联合做出平价供应不涨价的庄严承诺。一场声势浩大的粮食供应保卫战,随之打响。
“我们本地有个风俗,市民在春节期间大米储备盆满钵满,寓意五谷丰登。一般到元宵节过后才开始到市场上购买大米,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局部地区出现不明真相群众抢购大米现象,市场供应亮起了红灯。所以我们就提前复工开仓放粮,稳定市场供应。”福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浦米业总经理张荣明说。
正月初三,具备漳州最大加工产能、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兴浦米业按下了新年的“开工键”,比往年整整提前了近半个月。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感,增加资金投入,自行消化疫情、节假日用工增加的生产成本,以平时的价格,让一车又一车的大米顺利出仓,运往各地销售。
目前,兴浦米业已经全部恢复生产,一季度先后从安徽、湖南等地积极调运稻谷2万多吨进行加工,为市场供应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全覆盖”:线上线下齐发力
品冠机械手繁忙作业。 林聪华 摄品冠米业是龙文区另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以来,该企业发挥营销渠道多样化的优势,线上线下齐发力。
“在保粮食市场供应时,我们在粮区安徽投资创办的福宁米业有限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粮区建基地、设立公司开仓收购粮食,可以有效保证原粮供应充足;同时只要两地交通顺畅,在大米价格方面就拥有主动权,不受其他环节的牵制。”品冠米业副总经理谢家盛说。
连日来,在品冠米业的生产车间,新上线的码垛机械手繁忙作业,每天有将近200吨的大米投放到各地市场。
从2018年底开始,品冠米业开通电商销售大米平台,到目前已经和天猫、京东、拼多多等20多个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线上线下销售配送平台,云端销售模式有效满足了疫情期间市民的购买需求。据统计,品冠米业第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6750万元,销售额同比增长13.67%;销售总量11200吨,同比增长12.18%。
“更精准”:夫妻双双把米送
批发是面上的覆盖,点上又是怎么做到精准服务呢?位于龙文区的漳州市双锦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大米贸易企业,员工不多,企业负责人叶锦元常常自嘲是路边的“夫妻店”,而就是这样的小企业让我们感受到了供应的“精准”。
“疫情期间,我们所有的大米全部兑现承诺,不涨价。每次送货,不管是零售客户还是供货网点,我都在送货单上写上非常时期、切勿涨价、共渡难关的字眼,让我们的市民能像我的家人一样吃上平价、放心大米。”叶锦元说。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叶锦元夫妻和员工们一起,起早贪黑,自己驾车去送货,把每月600-700吨大米运费、搬运费节省下来的开支直接让利给市民。
如今,这对大米夫妻每天依然奔跑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商场超市。
“回头看疫情发生以来,龙文区辖区粮食供应非常有序、稳定。当然,这些粮食加工贸易民营企业也非常又担当,采取各种办法积极组织粮源,有力稳定了本地和周边地区粮食供应市场,可以说是量价齐稳,为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颜希鸿说。 (林聪华)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