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福建总商会会长韩世忠:闽商精神也应与时俱进

22.05.2014  20:20

  (独家稿件说明,本网刊登在闽商杂志第90期,转载请注明“闽商网”或“闽商杂志”)

  韩世忠:闽商精神也应与时俱进

  会长声音:企业家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抬头看路,不然爱拼会赢到最后撞墙了。

  文 本刊记者 郑蕾

  1月10日,江西省福建总商会在红谷滩万达嘉华酒店举行2014年会。此次活动主题设为“接力改革 活力闽商”,正应当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旨意广泛传播的热点,以及闽商在新的经济形势中所面临的瓶颈与困境。会上,会长韩世忠围绕该主题发表演说,对他所理解的闽商发展出路进行了一番阐释。

  政府不多管,企业怎么办

  “经过35年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现今我们的经济总体已遇到瓶颈,这是毋庸置疑的。”韩世忠一开场便点明这个惨淡的事实。

  他说,据近期一个行业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涉及的五十几个行业中有二十几个已经表现出产能过剩的疲态,还有十几个要相继过剩。这不只出现在江西闽商产业里,而是具有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特征的现象。因为如此,本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摆明政府不再对经济过度干预。

  “其意义就是,政府不管那么多了,你们好自为之吧。这对民营经济来说很不妙,所以企业家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抬头看路,要多听天气预报,针对大环境阴晴雨雪的变化添减衣物。不然爱拼会赢到最后撞墙了,辛辛苦苦发展到晕过去也无人管,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残酷性。”韩世忠用一连串比喻诙谐地指出现状的艰难。

  “我们商会也一样,三千多家会员企业里有很大一部分做制造业的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光是钢贸就几百家,整个市场被福建人垄断,银行债务巨大,到处被查封,为什么呢?不是他们不努力,是全体产能过剩。可为什么当时没意识到这些?农民跟风意识影响,老乡们你做我也做,后来一夜之间都死了。就像听说沙漠里有金矿,人人都往里哄,可到了后发现根本没有,缺连水也喝不上,全在路上都消耗光了。

  “福建老板许多缺乏系统学习,久而久之就思维定势了,不一定符合新时代潮流。就如别人说的,土豪很多。因此转型很关键,现代企业家要具备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老板有底蕴有内涵,才留得住手下人才。

  “敢冒风险”不再顺应新形势

  “我们年会讲接力改革,就是希望大家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作为民营企业家,要知道国家为什么改革、往哪改革、改革对我们非公经济有什么好处,我认为应该要告诉大家这个现状。

  形势的转变呼唤着思维的更新,对闽商精神中时常提及的“敢冒风险”,韩世忠也另有见解,认为不应再提倡。总体而言,我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原先物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开始起步,经济趋势是整体朝前的,那时候就算人不走,水也在走,人也可以顺势漂到对岸,成功的概率比失败的概率大得多。但未来不再如此。当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领域已经跃至第一位,这种情况不能再如以往那般敢冒风险,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思索、分析、全面判断后再发力,否则后果会很惨痛。

  “就像福清,民间资本在山西投了一千多亿做煤矿,都敢冒风险,最后一败涂地,原来辛苦挣的钱都亏光了,非常可惜。我希望企业家朋友未来要理性,不盲从,更不要赌,民营企业赌不得。再说福建很多中小企业者系统经济知识欠缺严重,单凭感觉走,今后赌赢的概率就更小了。所以,把握机遇前要看懂什么是机遇,这样才有希望继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