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黄进发——努力把福建建成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24.11.2017  19:16

文/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 黄进发

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作出了部署。

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精准把握精神实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融会贯通,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全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79.6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6%;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目前约有100万(大部分人为外省户籍)。全省有1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19个民族乡和567个民族村。福建省的畲族人口全国最多,高山族人口约占全国高山族人口十分之一,同时福建也是回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福建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动全省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积极探索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努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根据19个民族乡上报的数据统计,全省民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65.2亿元,同比增长8.8%;乡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1.14%;民族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8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少数民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3元,同比增长11.6%,民族乡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连续5年超过全省平均增长速度。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全省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还有4760人,农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2200个贫困村中,少数民族村有120个。少数民族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医疗、科技水平有待提高,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数已超过城乡少数民族户籍人口,城市民族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城市管理中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福建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立足福建省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谋划,抓住重点,破解难点,争创亮点,统筹推进。要更加注重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加快发展,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更加注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窗口”这一目标要求,坚持农村民族工作和城市民族工作两手抓,坚持发展经济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两促进,进一步精心打造“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三个窗口,全面促进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一,要着力建成“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窗口”。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更加重视和大力推动民族乡村加快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确保少数民族群众一个都不能少、少数民族乡村一个都不能掉队。继续在“精、准、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好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努力实现对19个民族乡和567个民族村的挂钩帮扶工作全覆盖。集中力量扶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148个少数民族村,特别是全省120个建档立卡民族村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500元的24个贫困民族村,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小额信贷、结对帮扶等各项精准帮扶措施。加大对人口在200人以上的民族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信息化、农田水利、农民饮水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开展民族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村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厕以及绿化美化力度。继续补齐民族乡村发展短板,在民族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民族教育提升工程”“健康扶贫和畲族医药保护发展工程”,推动教育扶贫和卫生扶贫见成效。实施“科技支持民族乡村发展工程”,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民族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第二,要着力建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窗口”。坚持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推动建立以乡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依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鼓励开展各民族结对帮扶、共度节庆等交流活动。加强和改进城市民族工作,推动城市民族工作规范化、社会化。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共享,全面准确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人口结构、民族成分、地区分布等情况,不断提高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两头对接”“两头协作”机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及时了解、尽力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使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都能享受到均等服务。通过有效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引导工作,建设外来少数民族与本地群众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格局。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做好内地民族班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法规进教材、进课堂。不断提升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认真研究制定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的实施意见,推动《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进程,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要着力打造“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要继续发挥好全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打好“民族文化牌”。通过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更好展示全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深化拓展对台对外民族文化交流,使民族文化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润滑剂、催化剂、粘合剂。积极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挖掘、抢救并以现代科技手段保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维护修缮少数民族文物古迹,通过建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培养、保障机制,培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在42个民族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民族村列入新一轮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使其成为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亮点。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建好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创新民族文化发展机制体制,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调演、会演、展演、巡演活动,推出精品力作,培育优秀民族文化市场,促进优秀民族文化惠及民生。组织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认识、了解民族文化。以“三月三”“丰收节”“海峡两岸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等平台为载体,继续深化和巩固闽台少数民族文化交往交流成果。发挥福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省份的区位优势,进一步聚焦全省民族文化与“海丝文化”的交汇点,打造“海丝”民族文化交流品牌,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

总之,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统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央、福建省委关于民族工作新决策新部署细化实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开创新时代福建民族工作新局面,为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报;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版次/第01版-头版;原标题/努力把福建建成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文/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黄进发;编辑/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