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逆势而攀登 向海而致远

30.01.2016  19:16

  新华社福州1月30日电题:福建平潭:逆势而攀登 向海而致远

  新华社记者郭奔胜、李慧颖、王成

  又到一年开局时,作为全国唯一的综合实验区叠加自贸试验区,福建平潭如何再谋改革新篇,如何保持发展后劲,需要交出一份不负众望的答卷。记者日前走访这座东临台湾海峡、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深切地感受这里改革的温度、探索的锐度和开放的广度。

  在平潭,一幅新年画卷正徐徐展开。

  呼之欲出的改革3.0版

  平潭的改革任务是与生俱来的。早在四年前,国家批复的实验区发展规划中就明确要求,平潭要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领下“国家任务书”的平潭,改革之路走到哪里了呢?

  摆放在平潭行政服务中心进门处关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2.0版”的两块展板,清晰地记录着平潭改革的历程。对平潭来说,这是两张最为宝贵的“名片”。

  站在展板前,实验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卓华彬已记不清多少次介绍情况了,但每一次讲述他都觉得还是那么新鲜。

  从商事制度的证照统发到一照一码,再从投资体制改革的1.0版到2.0版,平潭的改革始终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去年4月自贸区挂牌后,双区叠加带来“双核”驱动,平潭的改革节奏更快、方向更明。

  在卓华彬看来,投资体制改革的2.0版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他说,今年要推动审批流程智能化,利用数学模型测算,提出审批参考意见,进一步压缩规划审批的时限。

  有改革2.0版的勇气,就必然有将改革推向3.0版的胆识和魄力。

  平潭新一轮改革既有立足现有领域“打深井”的任务,又有拓点及面的行动。建立公共服务资源交易大平台,就是2016年平潭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

  改革难,但平潭不怕难。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三级跳”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创造了审批时限最短、办理环节最简、前置条件最少的三个“全国之最”,这就是平潭迎难而上最生动的例证。

  证照改革难,投资体制改革更为复杂,但平潭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投资体制改革推到2.0版:147项审批事项合并压缩为26项,精简申请材料90%以上,审批时间从256天压缩到最少60天。

  行政审批要精简、精简、再精简,投资体制要便利、便利、再便利。平潭改革始终扭住这个“牛鼻子”。

  变互为前置审批为并联审批,大幅合并审批事项;实行“超时默认”,杜绝推诿扯皮;同一审批系统同步操作办理,实施标准化流程……这些已落地的改革举措大大释放了发展红利。

  自去年5月全国首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在平潭发出以来,当地新增企业5097户,新增注册资本968亿元。

  1.1万公里的开放跨度

  平潭虽小,但开放半径很大。打造闽台合作的窗口、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这是综合实验区肩负的又一国家使命。

  岁末年初,“台平欧”这个新词汇,在平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据当地人介绍,“台平欧”实际上是一班横贯亚欧大陆的海铁联运列车。

  “从台湾到平潭澳前码头,再从福州江阴港装货上火车,经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关,穿过欧洲大陆,最终抵达德国汉堡,行程超过1.1万公里。”在平潭海关二线卡口工作区,业务一科科长冯小兵聊起“台平欧”滔滔不绝。

  凭借这条专线,平潭通过若干国内合作陆港和出境口岸,可辐射国内约20个省份、中西亚约10个国家、欧洲28个国家,成为21世纪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衔接点,对外开放触角不断延伸。

  “台平欧”列车已完成首发,但平潭并不满足于仅此一趟的风景,正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常态化运营,力求把“台平欧”打造成开放新“热线”。

  平潭开放的格局不仅体现为“台平欧”,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也让平潭搭上了扩大开放的快车道。

  目前平潭已形成三条保税物流通道,即经由福州长乐机场转关的欧洲通道、由福州江阴港转关的东南亚通道、经由澳前码头的两岸通道。提供清关与仓储服务的跨境通公司负责人阮义彬说,目前欧洲通道的商品占跨境电商业务量达八成以上,平潭扩大开放的效应越发凸显。

  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催生了平潭大物流、大通关格局的加速形成:多层次的海陆空联运物流网络初具规模;全岛封关运作以来,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行关检合作“三个一”模式等举措密集落地。

  灵活的政策和独特的通道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境外投资者的青睐,一批来自新加坡、加拿大、南非、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纷纷落户平潭。

  谈到2016年的开放重点,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锦龙说,平潭正以“使命必达”的决心,加快“两个窗口”建设,真正站到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不图面子的发展定位

  海峡西岸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这是平潭人为之奋斗的最大愿景。

  不到50万人口、300多平方公里的腹地,开放开发起步晚、底子薄,对平潭来说,曾经欠发达的海岛,要走好发展的每一步,都殊为不易。

  即便是面临着巨大压力,平潭也拒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在做好改革与开放两篇大文章中,坚持生态、低碳的开发原则。

  刚刚出炉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经济增速达11.6%,依然领跑福建全省,但与开发之初高达17%的增速相比,平潭似乎“”了下来。

  平潭并不回避自己面临的困难。《年度工作报告》指出了发展的短板:经济总量总体偏小,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对经济拉动效益不明显;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任重道远……

  但平潭不以速度论英雄。在平潭人看来,发展目标并不是建设一个经济意义上的开发区,其检验标准也不是企业数量多少,而是在这里结出了多少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果实。

  面向“十三五”,平潭的产业定位清晰而坚定:围绕电子信息、物流保税、现代服务、文创旅游、海洋等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

  生机勃勃的跨境电商产业就是平潭转型发展的鲜活实践。

  “业务增长得太快,上个月都爆仓了。”26日,金井码头监管仓库前人来车往,仓库负责人杨建锋一边忙着打印物流单一边对记者说。

  在记者来访的前一天,福建跨境通电子商务公司业务量达到了开业以来的最高值2970单。介绍公司运营情况时,负责人阮义彬难掩兴奋:“去年7月开始常态化运作,从刚开始的每天200单,到现在每天2000多单,半年内翻了十倍。

  在平潭,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创客餐厅等“新业态”、“新名词”,每隔几个月就会冒出来。截至目前,231家金融类企业落户、33家总部型企业入驻,两岸业界联手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即将破土,以“平潭蓝”为名片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蓄势待发。

  隆冬严寒,海风猎猎,但平潭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却逆势而攀登,向海而致远。脚踏实地地推进改革,锲而不舍地探索奋进,平潭人新年开局就走稳了自己的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