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举办林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12.10.2014  18:29

    10月11日,我校在南区演播厅隆重举办林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教授,北京大学龚鹏程教授、夏晓虹教授,商务印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卢仁龙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叶培贵教授,我校特聘学者郭丹教授、张旭教授等著名学者,以及林纾后人李建等出席会议。会场座无虚席,来自海内外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学者,校领导,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师生代表等300多人一起参加了会议。校长蒋新华教授主持开幕式。

    校党委书记吴仁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陆建德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

    吴仁华书记简要介绍了办学118年来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在推动林纾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吴书记指出,林纾身上映照着近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他的做人之理、学问之道令人景仰、引人深思。林纾留下的丰富遗产不仅是福建工程学院的文化宝藏,也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吴书记强调,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教清楚、学清楚根植在中国悠久历史中的文化基因,培养兼具人文情怀的应用技术人才;致力于汲取、转化蕴含在办学传统中的教育资源,增强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致力于研究、整理流散在海内外的福建文献,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广义“闽学”做出贡献。

    陆建德教授说,林纾先生拥抱传统但绝不闭关自守,他不断地通过翻译作品,通过阅读外国报刊,来看到中国自身文化传统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发人深省的反思视角,我们现在的探讨研究还很不够。一个有着深厚文明传统的国家,必须从自己的传统文明中得到养料,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用更积极的眼光来评价自己的文化传统,林纾先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叶培贵教授在开幕式上向学校捐赠手书林纾《苍霞精舍后轩记》长卷。

    在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围绕林纾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林纾文化精神与实质、林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林纾的翻译成就、林纾的艺术成就、林纾与教育等论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会议论文集将于近期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次林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我校与《文学评论》杂志社共同主办,旨在进一步挖掘、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推动林纾研究的深入和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福建教育出版社、正祥集团参与协办本次会议。(人文学院供稿,宣传部编辑)

吴仁华书记致辞

蒋新华校长主持开幕式


陈平原教授发言

陆建德教授发言

叶培贵教授向学校捐赠手书林纾《苍霞精舍后轩记》长卷

叶培贵教授向学校捐赠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