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城市生态贫困”日益突出引政协委员忧心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福州1月29日电 (闫旭)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生态贫困”问题日益突出。福建省政协委员29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生态意识相对滞后,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天,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进入第三日议程。身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的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委余文森,以一份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高度重视城市生态贫困的治理》的提案引起热议。
从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在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见,福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去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1.8%。
但是,余文森指出,福建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居住环境质量下降、城市交通运输梗塞、城市文化消失三大城市生态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三大城市生态贫困问题中,“城市文化的消失”尤受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历史文化街区不可避免地出现形态与业态的变化,许多老街区在业态上未能与时俱进,导致原住民因缺少现代生活所必须的设施、纷纷外迁,一些街区甚至荒废、衰退。”福建泉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庆宗在日前于此间举行的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上呼吁,别让“规划性破坏”、“建设性破坏”、“修复性破坏”的悲剧重演,让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得住、留得下。
“业内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厦门市规划委主任赵燕菁表示,那些历史建筑和街区,对于塑造城市风貌和个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开展历史风貌建筑和街区保护的立法,使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有法可依。
余文森认为,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生态为重,以法治为纲,重视治理城市生态贫困,实现城镇化建设的“绿色转型”。
他进一步建议,推广绿色建筑和高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生态环保型新型城镇,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推动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能源消费结构,鼓励新能源技术在交通工具上的研发和使用,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导城市居民绿色消费;强化对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途径。
对此,福建官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已强调要优化规划布局,加大宜居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推进山体、水系保护修复,多举措并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