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化石级”地方戏在京展演迎国庆

21.09.2014  18:40

  古朴优雅,唱腔丰富,带有南戏意韵的莆仙戏;表演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提线木偶戏;格律自由,节奏强烈,闽南乡土气息浓郁的芗剧……国庆前夕,具有代表性的福建戏曲五大剧种以及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名录”的泉州提线木偶等7台福建优秀地方戏剧目先后在国家大剧院、中央党校和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福建地方戏文化大餐让京城观众直呼过瘾。

  16日,作为本次展演活动的首场演出,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种闽剧《贬官记》“惊艳亮相”,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闽剧生动的念白和唱腔别有韵味,时而高昂激越,时而如怨如诉,透过各种精到的动作和神情,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对戏曲人物的刻画,无不入木三分。”一位北京的观众说,“虽然是用方言所唱,现场观众凭借着舞台边的字幕,加上演员清湛的演技和现场情绪的传递,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到闽剧独有的艺术魅力。

  地方戏是福建文化的瑰宝,福建现存23个剧种,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中国戏曲史的缩影。莆仙、梨园等古老剧种,至今仍大量保留着宋元南戏的遗痕,被国内外学者称之为“南戏的活化石”。

  新时期,福建地方戏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发展繁荣的局面。《贬官记》《天鹅宴》等一批剧目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奖等全国性重大艺术赛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次持续一周的展演是福建地方戏的一次文化巡礼,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福建地方戏传承和发展流丽多姿的生动局面。一位观众说,展演让人们了解到了福建剧种多元的优势,也欣赏到了一批批新时期福建戏剧创作的优秀成果。“福建能创作出这样一批优秀的地方戏剧种,其创作演出水平也让人称叹,这体现了福建长期以来对地方戏保护的成效。”一位观众说。

  对于来之不易的地方戏保护成绩,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表示,“福建地方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加强地方戏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和建设。

  福建重视对地方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的保护,其中包括语言、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民间信仰等方面。陈秋平说,近年来,福建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力推进以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畲族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地方戏的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保留了原生性的文化土壤。

  福建重视对地方戏曲历史文献资料的抢救、保护、研究和利用,加强对地方剧种的保护。陈秋平说,自从上世纪的中叶,福建就着手搜集、整理、抢救传统戏包括剧本、历史、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剧种方面的资料,并陆续整理出版,同时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福建戏曲的传统音像资料库。

  “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对历史积淀深厚的福建传统戏曲文化资源和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强化剧种的个性特征,才使得福建的地方戏艺术在丰富的历史遗存基础上,如古树新枝,焕发出新的活力。” 陈秋平说,以剧目创作为例,福建现当代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优秀剧目多是由传统剧目整理改编而来的,如《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

  陈秋平说,对传统戏剧文化生态的保护,福建各级党委和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戏的生存和发展,出台了对省属院团的演出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今年又将这一政策向全省县、市的32个基层院团延伸,各地也相应出台文艺演出财政补贴政策,大大增强了地方戏生存与发展的活力。

  同时,福建大力营造良性的地方戏创作演出的文化环境。陈秋平说,在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框架之中,传统戏曲同样也面临着市场化的整体语境。除了个别濒危的剧种应考虑以静态的方式进行保护外,其余大量的地方戏剧种的传承与保护应是活态的。在演出实践中,福建重点坚持艺术性与观众性的统一、艺术性与市场性的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孟昭丽)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