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25.07.2016  15:15

    我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驱动,释放改革新活力

  能测体重的智能马桶、能用手势调节温度的花洒……将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充分融合与碰撞,九牧打造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智能卫浴产品。在这背后,是公司每年按不少于销售总额的5%投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组建超过2000人的研发设计团队,设立16个实验室,拥有1600多项专利。

  九牧的发展,是福建扭住高新技术企业“牛鼻子”、以企业为主体抓创新,打造新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典型样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总书记又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任务。

  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去年以来,我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正源源不断释放出改革新活力,加快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

  创新千帆举,发展破浪行。

   强化顶层设计 推进创新发展

  福建只有1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科研机构大院大所相对较少;全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占全国总数不到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只占7.9%……

  这是一组让人不得不正视的数字——尽管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的创新环境与发达省份比差距不小;创新意识、研发能力、经费投入依旧是福建企业的短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这一重大论断。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创新驱动”作为一个指标大项,首次被写入五年规划。

  把创新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应当有怎样的福建创新实践?

  省委书记尤权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结构优化,抑或是要素升级,其核心都是创新。福建能否在“十三五”时期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成功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省长于伟国说,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活创新主体、构筑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省委、省政府强调,要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将科技改革发展的各项重大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实际上,去年以来,围绕创新驱动,省委、省政府已经推出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政策创新红利逐渐释放——

  去年7月,省政府出台十条举措,包括奖励示范创业创新中心、举办“6·18”创业创新系列大赛、设立福建省创业创新天使基金等,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今年初,我省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创新驱动的“五新”理念,即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正式吹响了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随后,我省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和配套实施细则,全省创新驱动发展迈入新阶段。

  2月,我省出台的《加快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展的六条措施》明确鼓励各地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我省还积极推行创新券制度,省财政通过购买服务、后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为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提供购买科技创新服务的补助,福建华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97家企业首获补助金额共1058.7万元。

  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健全,国内外知识产权资源加快向福建集聚。

  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省政府、三明市政府共建的机科院海西分院,直接为企业量身定做技术方案和提供可转化的科研成果,助力企业中机精冲建立了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4条自动化精冲生产线,实现为德国奔驰等国际知名企业生产配套高端产品。

  截至去年底,国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厦门)海峡研究院、福州大学数字福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十余个高端研发机构落地建设进展顺利;全省新增2个国家级高新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2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福建宁德大黄鱼育种实验室作为我国唯一的水产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厦门和三明入围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分别获得中央财政9亿元和6亿元资金支持……

  创新先导、创新驱动,福建创新发展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企业创新提速 聚拢科技资源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

  2015年,全省由企业牵头实施或参与实施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占新上项目总经费的79.8%。截至目前,我省89.5%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4.2%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5.7%的省级科技获奖成果来自企业。福建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政府如何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靠拢?如何更好培育高科技企业?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该如何进行政策扶持?

  “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就应该多方施策、肯下血本。创新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尤权表示,必须大力营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

  引导资源靠拢企业,激发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成为福建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

  不断加大完善科技金融保障。

  去年以来,我省科技部门与省建行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助保贷”业务;各地科技支行为全省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04亿元;省财政设立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所支付的利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偿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助保贷业务中产生的贷款本息损失。

  与此同时,我省颁布的《福建省科技创新券补助管理暂行办法》,注重资源向创客个人覆盖,既满足科技企业和创客个人购买科技服务的资金和技术需求,又确保了财政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

  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今年起,我省设立每年1.8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近期,我省还选择具有研发基础的传统产业领军企业,新布局建设了5—10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峰运动鞋面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数字福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已应运而生。

  探索建立新型科研机构。

  在泉州,发达的民营资本、民营产业与各地科研院所结盟,两年多来,在政府引导下,已组建泉州节能技术研究院等2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正式实施,计划五年孕育专精特领军企业1000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推动高校院所资源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共享……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创客发展的政策出台和创客大赛等活动的举办,铺设起了“快车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由老工业区的旧厂房改造而来的泉州创客领SHOW,如今已发展为泉州规模最大、最成熟的众创空间,并独创完整的创客生产线(创客社区-创客平台-创客空间-创客个体),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入驻,创客人数达6000人以上……

  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211家,累计达到63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6家、同比增长15.6%。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0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第7位。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态势,正在我省发挥出叠加效应。

      改革引才机制夯实创新根基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华南远赴日本学习深造,拿到东京农工大学硕士学位后,在日本从事摩擦学和材料学相关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因技术研究成果突出,他分别入选了厦门“双百计划”和福建省“百人计划”。去年,他带着第4代环保高性能摩擦材料项目回故乡晋江创业。

  “从日本回来,以为创业会碰到种种困难,没想到都得到了解决。”王华南说。得益于省市多重政策支持,其项目一条生产线所需的400多万元资金解决了一半,创业还享受到了约25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用地,而自己也住进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公寓。

  如今,在晋江市,5栋标有“晋江市人才楼”的高楼拔地而起,这是当地首创参照经济适用房售价,向企业优秀人才提供的保障住房。而根据当地出台的《优秀人才享受工作生活待遇暂行办法》,优秀人才还可享受出入境、落户、医疗、社保、配偶安置、驾驶证换证、子女入学、法律服务等“一站式”优待。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基于此,我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动高端人才聚集,形成人才、项目、资金、平台“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力度不断加强。

  去年以来,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双创人才)遴选工作,产生遴选初步人选96人,新增19人(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6人、6个团队、1个基地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今年2月,我省出台相关措施,提出支持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或入选省引才“百人计划”,以及国际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等给予补贴。

  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体制,让科技人员得以“轻装上阵”。

  去年6月,我省还实施《福建省企业科技创新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在全国先行先试省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打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

  今年初,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人员职称评价改革的若干意见》,对科技人员职称评价标准、评审通道、评价领域、评价机制等四方面进行改革,一举打破“唯论文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了评职称的重要条件,科技人员在申报职称时也可用专业技术分析报告、专利代替论文。

  在激活存量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通过建设平台、完善服务等机制,福建积极引才,激活人才增量,尤其在吸引台湾人才和创业者来闽工作、创业方面收效显著。

  台湾青年林柏年带着他的团队入驻厦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并设立了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第一里路”。不到一年时间,公司业务发展迅猛,已服务超过10个境外品牌以及近20个台湾厂商。

  厦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平潭台湾创业园去年先后开园后,为台湾青年提供了一系列奖补减免、金融创新、导师团队等创业扶持举措,实现了让海峡两岸的创业者“拎包入驻”。如今,一批台湾创客在我省青创园区落地扎根、稳步成长。

  与此同时,我省制定出台《深化闽台人才交流合作行动计划》,整体布局推进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先试;探索建立资格条件制、推荐制、积分制等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人才评价认定机制。

  福建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创新的新高地,而针对自贸试验区人才不足的问题,我省亦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用人才。

  《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资助暂行办法》《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平潭片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先后出台,明确自贸试验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放宽项目申报限额、同等条件优先立项等政策和项目支持。优秀人才向自贸试验区集聚的趋势已初步形成。

  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服务留人……如今的福建正形成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一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
我市发布28条措施
  昨日,中国(福建)东盟合作论坛在福州举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