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创举——“村官”异地挂职:“换脑”谋变
“这个项目预计可让村民在家门口每月多赚两三千元,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收二三十万元。”罗坊村村支书罗永春喜上眉梢。
一个项目搞活一个村,罗永春的灵感来自今年4、5月在运伙村挂职期间的耳濡目染。“运伙村用网格化管理休闲农业,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罗永春把运伙村的农业项目嫁接过来,更把敢拼会赢的新思维、新观念“移植”到脑海里。
和罗永春一起经历头脑风暴的,是全省2725名异地挂职的“村官”。2013年以来,福建在全国率先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的村(社区),选派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社区)挂职锻炼。一个半月的挂职时间不长,却给基层带来前所未有的长远影响。
差距不在资源,在观念
对建宁县溪源乡党委层层破难的担当精神,在此挂职的宁化县河龙乡前进村村支书伊观华用“震撼心灵”四个字来形容。
发展笋业,附加值低怎么办?溪源乡成立富源笋业专业合作社,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年加工笋制品500吨,交易额4000万元。
精深加工,融资卡壳怎么办?溪源乡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东风,创造性地设立全市第一个笋竹行业担保基金,争取到700万元低息贷款,扶持行业做大做强。
“同样是山区村,同样是农产品作支柱产业,我们一直在找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溪源的经验太‘解渴’了!”伊观华激动地将所学所思记在本子上,带回前进村和党员们共享。大家摩拳擦掌,决定效仿溪源的路子,把当地特产河龙贡米也“舞”成富民强村的龙头。
作为省委组织部“百千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地挂职秉承“情况相近、产业相似、优势互补”的原则,在挂职干部的选派上,新任的村党组织书记中工作积极性高,方式方法稍微欠缺的优先;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先;村(社区)党组织近期正在努力晋位升级,提高水平的党组织书记优先。挂职基地经精挑细选,要求“软件建设可查可用、硬件设施可看可比、经验做法可学可鉴”。
“异地挂职的目的,就是为了突破村干部自生自长的传统成长模式,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村(社区)之间的对接,把发达地方的好做法、好经验传播开,为薄弱村的整顿转化推一把、扶一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根基。”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珍惜机会不虚挂,勤于学习不做客。“村官”们把挂职锻炼的过程变为长见识、学经验、增才干、理思路的过程,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惰性受到强烈冲击,攻坚克难、奋起直追的斗志被极大激发。
“以前,总觉得自己村发展不好,主要是地理位置不好,没有项目可挖掘。通过这次挂职锻炼,才意识到事在人为,发展观念滞后,缺乏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才是落后的根源。”寿宁县鳌阳镇安宁村村支书胡传瑞说。
嫁接优秀基因
今年暑假,福鼎市山前街道石亭社区的“四点钟学校”天天爆满,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3000多本图书、修葺一新的绿色网吧,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社区党委书记王德命挂职后借鉴福州市鼓楼区开元社区“135”党建工作机制的做法,把“四点钟学校”打造成社区党建的民生品牌。
“我们城乡接合部没什么文化设施,以前一到放学、放假,大人没空管,孩子们没处去。现在好了,孩子开心,我们也放心。”社区居民李洁说。
思路好百姓腰包饱,机制好百姓跟领导。异地挂职让“村官”们取回了强村富民、改善民生、夯实堡垒的“真经”,能力和水平有所提升。回村后,他们把先进的思路、机制嫁接、融合、运用到所在村的发展图景中,搅活了“一池春水”——
南靖土楼景区的乱搭盖顽疾最近“冒头就打”。土楼所在地上版村村支书黄俊华学习挂职村的做法,实行“网格化、微自治”管理。全村划分为七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管理员和若干助理员,村里所有事务在网格中统筹整合,进行精细化、动态化服务治理。此举改变了分散状态,将景区管理的盲区“一网打尽”。
“一样的青山绿水,人家能做的,我们也行!”借鉴厦门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美丽乡村”的发展经验,连城县朋口镇马埔村村支书吴晓建也规划了生态休闲村庄的发展思路。目前,村道规划、休闲河堤等项目正在火热论证、推进中。
挂职归来,政和县东平镇范屯村支书吴世涛找出该村发展迟滞的症结——村两委不团结,执行力差,难以服众。于是,他从建章立制入手,以制度管人、管物、管财,让形同散沙的党支部重新凝心聚力。
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村支书汤思清在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挂职时,特别留意居家养老的好做法。“他们找乡贤筹资,建起敬老养生馆,以村委会补助为主,对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按年龄分级适当缴纳膳食费或免缴,解决老人一日三餐,这个做法很务实。”汤恩清受到启发,也在老人日间照料方面进行尝试。
穷在深山结远亲
“前埔有资金、有技术,却没大块土地,施展不开拳脚;我们有好山好水、大块良田,却找不到好项目,双方自然一拍即合。”提起在石狮市永宁镇前埔村挂职时敲定的胡萝 卜种植项目,邵武市桂林乡余山村村支书余德文一脸感慨。
种植面积300亩,总投入189万元,这个项目将给余山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们对这位“85后”“村官”刮目相看,土地流转进行得颇为顺利。
“这只是摆脱贫困第一步。”余德文说,余山村是个闭塞的小山村,农产品都是通过批发商流通到山外,价格被压得死死的,农民赚不了几个钱。下一步,他打算和前埔村保持长期的契约式共建关系,引导村民完成从自给自足到走向市场的蜕变,打造属于余山的绿色品牌,把“绿色银行”变现。
异地挂职锻炼后,全省有830个派出村 (社区) 与基地村 (社区)建立了稳固的结对共建关系,落实各类结对项目337个,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建、设施联建”,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异地挂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打通了村与村之间双向互利的绿色通道,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从长远看,工作思路的创造、工作关系的缔造,工作局面的打造,都与我们的联络交流有关,我们联络沟通工作有多广,资源利用面就有多广;我们联络沟通的强度有多强,工作合力就有多强。”光泽县李坊乡后杉村村支书李雪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