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

20.11.2015  20:50

11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宣布,该校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这标志着学校在菠萝基因组和景天酸代谢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1月2日,福建农大明瑞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菠萝基因组与景天酸代谢光合作用的演化”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英国《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该研究团队由福建农林大学牵头,联合台湾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依利诺依大学香槟校区等17个研究机构组成,且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平台完成。    


据了解,菠萝是全球仅次于香蕉的最主要热带水果,有85个国家生产,种植面积100多万公顷,新鲜菠萝的年产值86亿美元。但由于受自交不亲和与高杂合度的限制,菠萝品种很难改良,产业发展极其缓慢。    


明瑞光教授介绍,菠萝使用一种独特的光合作用途径,称为“景天酸代谢”(CAM),是一种利用昼夜节律的碳固定方法。该项研究在全世界首次鉴定出菠萝基因组中所有参与景天酸代谢途径的基因,首次阐明了景天酸光合作用基因是通过改变调控序列演化而来,并且受昼夜节律基因的调控,是光合作用功能演化研究的重大突破。该项研究还首次证明了菠萝基因组可作为所有单子叶植物的重要的参考基因组,对包括禾本科粮食作物在内的大量单子叶植物的功能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明瑞光教授表示,该研究成果为改善许多重要的菠萝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资源,将极大促进菠萝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作者:张弘博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