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要沿着“新丝路”加快走出去

12.02.2015  14:39
  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在建设21世纪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下,福建人要抓住机遇,沿着新丝路加快走出去,到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创业!

  杨光认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福建具有两大优势——产业和华侨优势。“海丝”沿线一些国家、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工业发展滞后,就业问题突出。福建特别是泉州有着雄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在那些地区办厂,能解决相当多人口的就业问题,颇受当地欢迎,可实现互利共赢。大量的福建籍华侨华人居住在与“海丝”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各国,成为沟通家乡人民与“海丝”地区之间的桥梁。

  杨光表示,尼日利亚、毛里求斯、埃及等非洲30多个国家,与美国签有贸易与投资机会协议方案,土耳其、以色列、摩洛哥等国家则与欧盟签有新地中海联系协议。国内企业带着技术、资金去中东、非洲投资办厂,可利用相关政策,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欧美市场。

  在政府的角色作用上,杨光指出,近些年我国在非洲建立了6个经济贸易合作区,与当地政府合作,解决了土地、用水用电等问题,营造出良好的投资小气候,为国内企业前去发展铺好了路。此外,政府还可多利用博览会、展会等平台,引导企业组团参加,加强沟通交流。

  对于福建和泉州现阶段如何利用“新海丝”带来的机遇,杨光特别建议泉州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伊斯兰文化积淀,通过中阿城市论坛这个平台,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对话,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同时,在对外宣传上,应该建立起一套多方位、立体式的现场机制,例如在海交馆成立一个“海丝”研究中心,外聘相关专家,定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研讨,凝聚“海丝”研究力量,往更远的省外、国外推介泉州。(刘益清 林剑波)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