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福建乡村传统编织技艺"扫出"新路 

15.09.2020  18:54

  中新社福州9月15日电 题:福建乡村传统编织技艺“扫出”新路

  作者 彭莉芳

  谢世仰将篾有序地摆在地上,对照着打印出来的二维码,默念穿插顺序,手指熟练地上下翻飞着。

  谢世仰年逾六旬,如今是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当地一家竹木工艺品企业的竹编师傅。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厂里的小方凳上用竹篾编着二维码。不到一小时,成品出炉。记者拿出手机扫了扫,随即跳转至相应页面。

  二维码纹路复杂,“每一条线,横竖不一样”,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才能做到一丝不差,对竹片的粗细薄厚也有着严格要求。但这对于从13岁开始学习竹编手艺的谢世仰来说不在话下,“一个小时之内做完没难度”。

  2018年,谢世仰在老板张庆明的建议下,开始竹编二维码的创作。经过不断地试验、调整,历时一个月,谢世仰终于将竹编二维码成功编出,吸引不少单位前来定制。

  在张庆明的厂内,还有很多和谢世仰一样的手艺人。他们除了制作竹编产品外,还在进行竹藤编创作。

  陈维安和谢世仰年龄相仿,自小学习竹编技艺,见证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永泰竹编产业的盛景,“以前整个永泰都在做竹编,很多年轻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篾制用品逐渐被淘汰,竹编工艺也渐渐凋零。“做的还是那批人,不过都上了年纪,现在年轻人都不怎么学。”陈维安说。

  陈维安也曾转行另谋出路。直到两年前张庆明向他抛来橄榄枝。

  张庆明是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葡萄藤编织制作”技艺传承人。其公司生产的竹藤编产品远销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受到高端消费人群的青睐,且价格不菲。

  随着公司的壮大,张庆明跑遍霞拔、丹云、岭路、白云等永泰各大乡镇,把手艺娴熟的竹草编师傅请到厂里,将老师傅的技艺精华融入到藤包的编织制作中。他认为,传统工艺结合流行元素,是当下老手艺解决传承问题的有效模式。

  “将创意与新工艺嫁接到他们的经验上,帮他们增加收入,也让我们的特色产品不断走向国外。”张庆明说,“同时,也让当地做竹篾的老艺人重新找到曾经热爱、自豪的手艺。

  今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张庆明公司的海外订单锐减,“欧洲订单基本没了,只剩下日本市场”。他也顺势将企业发展重心转移回国内。

  其实前几年,张庆明就看到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调研后,他发现上个世纪曾被当作生活用具的竹编、竹藤编织品,如今已成为时尚、生活美学等高端领域的“常客”。

  开线上商城,结合二维码创新产品……张庆明开拓市场的动作频频。为助力编织手艺的传承,他还招揽了许多年轻人,请老艺人一对一授徒。

  张庆明相信每个行业的诞生与消失,都有其社会规律。但他仍将日本竹藤编手艺人的老龄化问题视作警钟:“十几年前,日本工厂找我们代工,是因为它们的行业里只剩下老人家。我们不能走上老路。”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张庆明看到许多传统工艺正慢慢复兴。

  张庆明深信,竹藤编织中的工匠精神,并非现代化工具所能替代,“传统工艺必有重放光彩的一天”。(完)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