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快报】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陈立典关注“打造健康福建”
http://www.dnkbgw.com/m/epaper/news/enid/557564/epid/193362/page/5/nc/1/shar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陈立典关注“打造健康福建”
康复将成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新着力点
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陈立典教授
康复医院蔡树河主任与五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医师进行病人出院后下转交接工作
医生用进口设备给读者做颈椎肌肉功能评定
东快记者陈懿萍林雅/文刘朔/图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十三五”纲要草案)中提出,打造健康福建,其中“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打造健康福建的四大重大工程之一。
对于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十三五”纲要草案指出,要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的融合。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康复领域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责任专家、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陈立典,听听新的政策支持下,康复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在助力“健康福建”,提升我省尤其是基层健康服务水平的着力点。
现状
优势:我省康复科研水平居全国之首
2015年12月16日,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陈立典教授当选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我省专家能在国家一级学会担任要职还是少有的,这也是对我省康复医学水平、我省康复工作的认可。
“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认可的背后是我省对于中国康复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陈立典教授告诉东南快报记者,福建中医药大学是2016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康复部分、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康复部分、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康复部分的起草和审议单位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康复项目设计单位;“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康复项目首席责任专家单位。
在人才培养方面,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包揽了2014年全国康复技能大赛冠军。即将通过WCPT(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及WFO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专业认证,中国仅有3家。这就意味着,福建中医药大学在这两个专业上的人才输出将与国际接轨,毕业生的从业资质是国际“通用”的。
在康复制造业方面,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技术工程中心(省康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产业研究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康复研究中心)是国内研发康复设备的平台。目前,研究成果“基于互联网移动康复技术的数据结构标准”已成为行业标准;研究生产的康复设备已赢得“福建制造”市场口碑。
短板:康复医疗“开采”不足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二、三级综合医院普遍设立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服务能力总体较弱,仅能满足20%的康复服务需求。这就意味着,一家综合医院,有8成病人的康复服务需求仍未得到满足。
同时,目前全国康复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我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而事实上康复治疗师仅有1.4万,缺口达10万人。如果参照国际平均水准,结合我国家庭和社区康复的巨大需求,康复治疗师的需求至少为30万人,缺口更大。
陈立典教授介绍,我省的康复医学科研、研发能力在全国居于领先行列,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制造方面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省的康复医疗是短板,整体康复临床诊疗实力还比较弱,只能位居全国中下水平。”
陈立典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这主要是指我省的康复医院在规模、数量、诊疗实力、辐射面积上都比较弱。康复医学专业规培基地也尚未很好地建立起来。
目前福建省仅有一家三甲康复专科医院,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数量的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另外,由于缺乏平台,也造成了本地培养的康复人才流失。
机遇
健康内涵的改变带来康复产业巨大市场需求
陈立典教授反复强调,当下“健康”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疾病,还应体现个体良好的生活活动水平和社会参与能力。而康复在健康维持与促进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正是人们对“健康”美好追求的愿望,催生了市场对康复的巨大需求。
陈教授说,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康复”,就是病治好后,功能不丢失。以中风病人为例,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存活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恢复工作,每年节约几十亿元的医疗支出。
但康复绝对不是疾病之后的疗养,而是一个积极的治疗,需要临床第一时间的介入。比如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24小时内就要介入,一旦错过最佳康复介入时机,对功能的伤害则是永久性的。“因此康复绝非临床后阶段的事情。”陈教授强调说。
那什么人需要康复服务呢?陈教授表示,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会造成功能的伤害。比如,慢性病本质上就是内脏各个系统功能的损害或衰退,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面临着功能的衰退,因此,庞大的慢性病群体及老年群体,这些人群都需要康复的介入。康复与养老、体育、护理、旅游等其他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也显著增加。
“目前康复作为健康介入可以控制医疗成本已经在实践中被证实。”陈立典教授表示,发展康复产业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获得了国家各个层面上的政策支持。如,从2011年,我国就开始启动涉及14个省份46个城市(城区)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各地为试点开展给予了必要的政策和技术保障。
陈教授表示,由于康复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产业深度挖掘意识不强,因此康复产业不乏新的生长点,包括康复医疗、健康管理与促进、康复养老、康复工程、互联网+康复等。
如康复医疗,2013年卫生部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康复医院毛利平均达到了11%,仅次于口腔和眼科专科中医院。截至2012年,我国有康复医院322家,国有和民营各占一半。当前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对于疾病的急性发作和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床和服务资源不够,这就为专业康复机构或二级医院的康复科的发展让出空间,未来康复医疗将是民营投资看好的热点之一,并有逐渐升温趋势。
建议
社区康复要做起来做好亟需适宜的方案、技术和设备
陈立典教授指出,以“医改”为契机,康复医疗成为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基本框架。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本身就包含着加强和发展康复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
“打造健康中国,健康福建,亟需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功能、能力恢复的健康服务地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埋头耕耘在康复医学领域的陈教授坦言,目前康复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如,由于各级医疗机构定位不明确,临床救治、疾病恢复和功能康复的界限未划分,早期康复训练与临床治疗衔接不紧密,急性期过后的患者也没有及时转入康复科治疗,分级诊疗衔接机制尚未形成等,尤其社区康复基础薄弱,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的整体效益尚未发挥;区域康复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康复服务规范尚未建立等。
对此,陈教授建议,政府要加强康复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加大扶持力度,建设开放的康复医疗合作体系。同时,从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康复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医保对康复服务的调控作用上给予更多政策层面的支持。
其中陈教授强调,大量的康复训练要在病人出院后持续进行指导,因此大部分病人的康复服务是由社区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快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加强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
当前对于社区的康复,陈教授认为要做起来并做好,关键缺乏适宜社区的康复方案、技术和器械。如果照搬大医院的设备显然不适宜,今后小型化、综合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是社区康复设备的研发方向。同时,要明确不同层级康复机构的功能定位,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此外,人才也是制约社区康复发展的一大瓶颈。对此,陈教授提出,在现阶段有一个接地气又可行的方案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上级医院的康复科或者康复中心与社区建立网络联系,上级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开展远程会诊,为社区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优化、调整康复方案。
2011年至今,福建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为核心,在福州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福州和三明试点整合残联与医疗康复资源,形成“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康复服务体系”的“福建模式”,有效应对了庞大的康复需求。该项目成果获2014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物名片:
陈立典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立典长期从事康复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脑卒中后认知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是康复领域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责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