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平高铁首个海上桥墩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起重臂往下一点、稳一点。”昨日上午10时许,随着技术员潘京哲在平台上的指导,履带车从高达15米的墩身内部取出内部模板。
正在进行内模拆除的是26号墩,经过3月18日以来的连续浇筑,目前,距离首个海上桥墩完成仅差5米。昨日上午,记者在乘船前往海上平台的途中,就瞧见墩身有了巨大变化:原本安放在承台周围的钢吊箱已经拆除,使得两个矗立在海水上的墩身颇有直冲云霄之势,远处看去,好像一座海上“城池”,煞是壮观。
而步入26号平台时,可以看到整个“城池”的全貌:两个墩身好似两个雄伟的“城门”,而底下的承台支撑着“城门”,四周都是海水,仿若“护城河”。墩身上有工人在拆除内模、绑钢筋;而在承台上则有工人在焊接钢管,成为海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按照桥墩的设计,一共要浇筑20米,目前浇筑好的有15米,一共浇筑了4次才完成。”福平高铁四标段四分部技术员潘京哲说,在每次浇筑墩身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振捣、所需钢筋的数量、模板的定位,都需要格外注意。“每一步骤都会影响墩身的质量和外观。”
“下一次浇筑将会在一周后进行。”潘京哲说,分多次浇筑的作用在于能够根据每次浇筑的情况,优化施工方案。“预计还要浇筑3次才能全部完成。”
据介绍,一个月过后,首个海上桥墩将会全部完成。而继26号墩之后,28号墩在不久前也进入了墩身施工。
特写
身上绑着安全带、头戴安全帽、攀爬在10多米高的墙壁上进行着作业(上图)。你或许以为这是在高楼大厦的施工现场,殊不知,在福平高铁海上施工中,也需要工人们高空作业。昨日,记者在福平高铁四分部26号墩上,就看到了这一幕。
昨日上午,在26号墩身高达10多米高的位置,几名工人绑着安全带、攀附在蓝色的墩身外部模板上,顺着模板上的一点点空隙灵活的游走,一会儿在外侧,一会儿在内侧,好像“蜘蛛侠”。
原来,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要拧掉外部模板上面的螺丝,好让大块的模板可以顺利拆除。“固定外部模板上的螺丝都数不清,需要他们爬上爬下,工程量相当大。”潘京哲说,在海上施工中,只有在安装模板和拆除模板的时候才会用到高空作业。“每个平台都会安排七八个人进行这样的工作,一天中要轮班进行。”
记者顺着安全楼梯走上墩身的顶部,发现墩身的高度虽不及一般高楼,但一眼望下去,四周都是海水,十分具有挑战性。
本报记者谢师强/文念望舒
相关报道
运输船上,白色麻袋装的是在岸上配制好的混凝土堆,用于海底围堰的人造覆盖层
平潭网5月4日讯(记者谢师强/文林映树/摄)福平高铁四标段二分部的北东口水道特大桥除了临时海上栈桥的施工稳步推进之外,海底围堰也在同步进行。
据了解,所谓的围堰,指的是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当桥梁墩、台基础位于地表水位以下时,就需要根据所需材料,修筑成各种形式的土堰。从而对底下的桩基起到支撑加固作用。福平高铁四标二分部工程部部长池忠波说:“苏澳海域附近海床裸岩遍布,基本上属于无覆盖层的地质,因此需要做大量的人造覆盖层来用于海底围堰。”
近日,在48号和49号平台附近,记者看到,停靠在一旁的运输船上,大批的白色麻袋堆积如山,池忠波告诉记者,这就是用于海底围堰的人造覆盖层,里面装的是在岸上配制好的混凝土,而一旁的工人们正忙着勘测和定位,确定最终模袋混凝土的下放位置。
“这些袋子将会被吊臂吊起来,最远下放至海下40米。等到桩基封底浇筑时,这会提供很大的便利。”池忠波说,除了对海底的桩基起着作用,“此外,夏季台风季节快来了,这些人造覆盖层也可以加固栈桥上的钢护筒和平台。”
据了解,福平高铁二分部共有17个平台,其中需要下放模袋混凝土进行海底围堰的分别是39至55号海上平台。目前已经完成53号平台的海底围堰。此外,项目部还根据海上平台所处的位置以及海下地质情况,制定围堰计划,“每一个平台需要用到四五千袋这样的模袋混凝土。”池忠波说。(记者谢师强/文念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