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重振“漆都”辉煌正当时 双年展降临榕城

14.07.2016  14:40

  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正在紧张布展,光亮的漆面倒映出布展工人的身影。

  7月17日,一场规模空前的双年展将降临福州。这就是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著名闽籍艺术家、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领衔担纲学术主持,中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漆艺家的近千件作品参展。

  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地点选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朱紫坊33号、38号及芙蓉园。这些古朴宅院已经重焕光彩,但并非仅仅为了这次展览,因为,这里已经成为新近成立的集“技、艺、道”于一体的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所在地。

  成立漆艺术研究院、首次举办漆艺双年展、创办全国首个漆美术馆……这些都显示出古老闽都的文化雄心,为的是重振曾经享誉世界的福州漆艺的辉煌。发挥平台集聚作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引导产业发展……复兴努力虽刚开始,但生机无限。

   一个心声:

  重现福州“中国漆都”的辉煌

  中国是漆文化大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国家,迄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福州人沈绍安创新出“脱胎漆器”这个品类,一举确立了福州在全国漆艺界的地位。自此,业界有言“漆从西蜀来,胎自福州脱”。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三宝”。

  进入近代,由于沈氏家族,以及福州脱胎漆器集大成者李芝卿等人薪火相传,福州漆器行业全面繁荣,并大量出口海外,使福州成为享誉世界的漆器重镇。1889年,沈氏脱胎漆器参展巴黎世博会,一举获得金奖。

  上世纪50年代,福州市第一脱胎漆器厂、第二脱胎漆器厂相继成立,福州漆器再度焕发光彩。千人大厂、为人民大会堂定制作品、成为国礼赠予外国领导人、每年出口创汇数百万元……这样的辉煌持续了20多年。“一脱”“二脱”,也成为老一辈福州人记忆里亲切而响亮的称呼。

  然而,进入新世纪,“风流却被雨打风吹去”。时代更迭,审美情趣变转、生活方式革新,人们对脱胎漆器的需求大为减少,海外订单也锐减。“陶瓷大量被使用,并取代原先的漆器,繁复的脱胎漆器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前院长汪天亮教授说。

  不仅如此,快节奏的市场经济冲击也是一个原因。“和其他艺术门类不一样,脱胎漆器的制作耗时耗力,完成一件脱胎漆器少则三五月,多则数年,而且绝大多数工序都需要人工完成。在计划经济时代,可以不计成本生产,但进入市场经济就很难做到,人工成本很难负担。”著名漆艺家、同济大学原教授、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阮界望说。

  缘此,“一脱”“二脱”于上世纪末相继倒闭,有着数十年丰富技艺积累的工匠被迫下岗,人才流失。此后,虽有设立脱胎漆器保护基地、福州漆艺一条街等诸多提振行业发展的努力,但这种依靠分工合作、共同创造形成脱胎漆器发展的辉煌景象再也没有重现。相反,更多依靠艺术家个人创作的一些品类,如漆画、漆装饰作品,随着收藏热渐渐火起来。

  与此同时,一些虽有历史但产业基础并没有福州牢固的省市,如北京、浙江、山西、湖北等纷纷斥巨资发展漆文化产业。湖北省已经举办了三届国际漆艺三年展,在业内形成一定影响力。

  弘扬漆文化,发展漆产业,福州有历史、有传承,有基础、有生态,有艺人、有研究,岂能落后于人?振兴福州漆艺、重铸漆都辉煌,已经成为福州市委市政府、漆艺学界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心声。这也是千年古都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振兴努力渐有成果。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年,福州市被命名为“中国脱胎漆艺之都”……然而,这些更多的是属于文化保护层面的,离让漆艺真正“”起来尚有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