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自贸片区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启动 完成首单交易

04.11.2015  19:36

跨境电商服务首单,3个托盘的德国进口奶粉通过福州海关查验后核放入境。

  福州新闻网11月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陈敏灵/文 池远/摄 通讯员 蔡培新 刘庚) 昨日上午,福州跨境电子商务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正式启动,福州进出口贸易发展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

  昨日上午8点30分,福州跨境电子商务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在位于马尾的福州出口加工区内揭牌。

  当天,记者见证了新平台首单交易的完成。在福州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里,海关工作人员对一批德国进口奶粉进行多个环节的监管,之后,该批货物被核放入境,并通过EMS快递从马尾发往外地(如图)。这也标志着福州片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业务正式启动。

  “保税进口”模式是指国外商品整批抵达国内海关监管场所——保税港区后,消费者下单,接着商品从保税区直接发出,在海关、国检等监管部门的监管下实现快速通关,在几天内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与传统的电商进口交易流程有所不同,保税进口业务的商品及其企业首先要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备案,接受海关和国检审核,然后向平台系统上传订单、支付、物流三单数据后货物才能入区。此后,还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入库抽检、转关核查等一系列查验。

  “目前已在公共服务平台备案的试点电商企业有2家,今后将进一步放开审核,方便消费者进行选择。”据介绍,上述首笔交易就是消费者通过已在平台备案的电商企业下单实现的,而消费者通过备案电商进行下单购物,就能享受保税进口带来的诸多优惠和便利。

   比传统“海淘”成本低四成

  用惯了“淘宝”,不少人开始尝试“海淘”。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保税进口能带来哪些优惠。

  “简单地说,‘保税进口’是以批量的形式将商品进到保税仓库,然后再以分批的个人物品形式出区,因此在个人征税时,可以按个人行邮物品税率进行征收。”马尾海关副关长高翔介绍说。

  利用保税区“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企业将进口商品集中采购后通过海运送到保税仓库,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再经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查验放行后,给买家发货。在这个过程中,“海淘族”只需缴纳个人物品行邮税。部分日用消费品的行邮税率会比一般贸易税率低,征税税额不足50元的海关给予免征,这样价格上就有了优势,普遍能优惠30%以上。

  从成本方面比较,个人“海淘”通过航空邮件寄到国内,成本很高,而保税进口商品通过马尾港海运大批量进入保税仓库内,进口成本相对更低,价格也更亲民。“总的来说,关税和物流等加起来,总成本会比一般‘海淘’减少四成左右。”高翔表示。

  另外,由于进口商品就在保税区仓库内,利用国内便捷的快递服务,送货时间将从传统“海淘”模式的1个月以上缩短到1周以内,货物在保税区仓库存量充裕,对于客户的退换货服务响应更为及时。

  “过去‘海淘’要经过多个环节及中转才到买家手上,现在则从福州出口加工区仓储库经海关监管中心,直接发到买家手上,快的两三天就可到达。”高翔说,而“海淘族”总担心的采购到不满意产品无法退换货的问题,现在在“自己的地盘”上就能轻松解决了。

   跨境电商将迎来发展春天

  据了解,我市今年获批成为全国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福州自贸片区各区块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及发展跨境电商的工作部署,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年初先行启动跨境电商产业园相关建设,健全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

  获批开展保税进出口业务后,福州开发区陆续投入约3000万元用于跨境电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在出口加工区设立集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保税仓储、执法机构等设施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保税仓,服务跨境电商贸易,推动开发区外贸进出口业务转型升级,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

  为了解决跨境业务和通关流程等问题,市政府与福州海关等口岸部门联合研发了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电商企业只需在服务平台上进行简单的企业备案和商品备案等数据交换,即可完成复杂的报关、通关、物流、缴税等手续,充分享受信息化系统带来的便利。

  下一阶段,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将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海关监管分拣中心、检验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提升跨境商品通关、通检服务。同时,拓展跨境贸易出口业务,加快引进电商关联企业,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环境和配套设施,实现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