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科技馆举办气象主题活动 近千名市民、学生参与
气象趣味知识问答吸引众多学生参与
孩子们参观气象应急指挥车
福州新闻网3月19日讯(记者 邱陵)为迎接3月23日的世界气象日,19日上午,由福建省气象学会、福州市气象局、福建农林大学团委及福州科技馆联合主办的“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气象主题活动在福州科技馆举办,近千名市民及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学习气象和防灾减灾知识。
“叔叔,车顶上安装的高杆是做什么用的呢?”“这根十米高的杆名叫风传感器支撑杆,可以实时监测风向、风速,而配合气象应急指挥车的其余设备,还能监测温度、湿度、降水量、气压等气象数据。”福建省大气探测指挥中心技术员韩伟中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解。
据韩伟中介绍,这辆气象应急指挥车是福建省气象局在2009年采购的,价值300多万元,是气象部门在遇到突发自然气象灾害时,收集气象信息数据的重要“武器”。“2015年福州举办青运会,这辆气象应急指挥车参与24小时保障服务工作,在车内就可实现数据处理、卫星通讯和视频会商,为气象预报提供依据。”
此外,气象局还现场展示3D模型气象观测车、人工影响天气车等实体气象仪器,并通过科普展板和宣传材料介绍气象常识。
“如何理解今年的主题?目前,全球海洋热含量已创历史新高,并正在增加热浪、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预示着未来更热、更旱、更涝。”福建省气象气候中心邹燕博士介绍说,面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比如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使用环保购物袋等,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都有利于节能减排,增强气候安全。
同时,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近十名青年志愿者也精心准备了气象知识问答、气象小实验和手工制作“预报天气的纸花”等互动游戏,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学生的踊跃参与。
福州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气象主题活动,目的是向社会宣传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学会利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提高生态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