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俗文化迎新春意浓

01.01.2015  11:14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福州12月31日电 (林春茵)同利肉燕历经三朝传承五代,闽南拍胸舞四百年流芳,有百年建校史的福州鼓楼第一中心小学31日迎来多项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

  当天,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州市教育局承办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在福州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举行。柘荣剪纸、厦门漆线雕、漳州布袋木偶戏、咏春拳、软木画、泥塑等传承人现场展演技艺,与该校近3000名师生共同迎新。

  鼓一小校长金其先招呼小学生们在同利肉燕展台前排队领取热气腾腾的汤碗,说,“期待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沿承下去。

  福建省直机关广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当天也举行了虾油味浓浓的“婚礼”。一对6岁的男女生身着红黑礼服,站在楼梯拐角,在“高堂”、“喜娘”陪伴下,依循福州古礼向往来师长同学致敬答礼,同学们则向他们投递写有新春祝福语的“红包”。

  “活动消除了孩子对‘结婚’的神秘感,过程中渗透了福州地方婚礼风俗文化,创意很新形式很古,特别好。”女生家长江女士说。

  在福建博物院,福州本土画家陈友荣的《福州民俗风情百图展》正在展出,以百幅画作为市民呈现了妙趣横生的近代福州民俗风情,看戏、观灯、送拗九粥、货郎担,西湖、白塔、疍家生活,一一入画。不少市民携儿带女,情不自禁伸手指点画中的人和物,对过往时光唏嘘叹息。

  生于1933年的陈友荣说起老福州民俗,堪称“活字典”,他表示,过去福州过年节庆必不可少的活动有观花灯、迎神、踩高跷、打钱套和讲评话,有的习俗随着工业社会和生活节奏加快趋于消失,用画笔把老福州的生活凝固下来,是要传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我们福州民俗的丰富多彩。

  福建省非遗资源丰富,现已拥有130项国家级和353项省级非遗项目,位居全国前列。“非遗进校园”项目已经推行5年,所到处备受师生欢迎。福建省艺术馆负责人表示,丰厚的文化资源对丰富学校教学内容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亦有助于培养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完)